您好欢迎您访问本站,感谢您对本站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在线留言  |  
  您的位置:首页 > 咨询辅导 > 咨询辅导
聊聊心理咨询这些事 | 怎么才算有用?
信息来源:宝鸡心理  ‖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30日  ‖  查看653次

聊聊心理咨询这些事 | 怎么才算有用?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心理咨询在21世纪初突然闯入了人们的视野。

很多人纷纷加入到心理咨询行业的队伍中。他们满怀信心的认为可以自立门户开门营业了,可等待他们的却往往是一盆无情的凉水。

那些初出茅庐的心理师感觉求助者的问题竟然那样陌生,书本上的知识几乎排不上用场。

一次次交锋下来,被弄的焦头烂额不知所终,屡战屡败后不仅陷入更深的迷茫中。于是他们挠头感叹,心理咨询这行还真不是一般人做得了的。

心理咨询这是一项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较量,而心理的变化又没有规律可循。

先别说来访者,就连心理师自己都很难保证情绪的稳定性。更何况有些心理问题的发“病”原因本身就不明确,我们不知道求助者为什么会这样。

于是只能靠心理师敏锐的观察一步步试探着往下走,类似黑夜的探路者,这就给心理咨询执业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01

一名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1同情心(同理心)
心理咨询是一项心理咨询师借助自己的学识和技术协助来访者解决心理困扰的特殊行业,拔高一点,是一项拯救和重塑人类灵魂的工作。
试想一个遭受挫折心灵受伤的人找一个陌生人求助,咨询之前他还是会对你抱有怀疑的。他会衡量你是否具备帮助他解脱困扰的能力、是否会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
如果你不具备起码的同情心,没有设身处地替对方考虑的态度,就很难做到将心比心。
其实咨客都很敏感也很聪明,他会在短时间内判断出你是否有诚意,做出是否继续接受你服务的决定。
同情心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觉,是无法装出来的,当然,我不要求心理师都像雷锋一样做无私的奉献,自己的精力也不允许,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师,具备一副“菩萨心肠”是有必要的。
很多失败的案例不是因为心理师的技术不过关,而是心理师对那些黏黏糊糊的咨客丧失了耐心,表现出了不耐烦,这样就让咨客产生了距离感,技术再好,没有同情心也不好使。
2平常心
很多初出茅庐的心理师,抱着救人于水火之中的一腔热情,有些也为了在行业内迅速扬名立威,恨不得立马帮来访者走出困境。
首先这种态度值得肯定,但心理咨询不是扛棉包搬砖头的力气活,也绝不像推多米诺骨牌那样一蹴而就。
心理咨询考验的是双方的智慧和耐力,业界公认的30%左右的成功率也在时时提醒我们,常在河边走就会常湿鞋。要有心理准备,走麦城的几率会相当高。
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失败了不可怕,我们要在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以备再战。
这里重点提醒一下心理师,要对“失败”有一个辩证的理解,要看是什么样子的失败。
比方来访者是一个抑郁症患者,虽然我们的工作没见到明显疗效,与当初设定的目标相差甚远这都不要紧。但务必不要给来访者造成二次伤害。
我认识一个心理师,他用精神分析揭开了来访者的旧伤疤,但由于功夫不到家,最后却没办法让“伤口”愈合了,落了一个费力不讨好的结局,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很是难堪,很长时间缓不过劲儿来。
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也是一种境界,如果感觉接手的案例成了“烫手山芋”,请抓紧时间转介,这也不是失败,而是心理师的明智之举。其实也算是另一种胜利吧。
 “心理师是一块竖在十字路口的指示牌”,这句话希望大家用心琢磨。
3悟性
心理师的悟性不像词典上解释的那样容易理解。不可否认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的确存在差别。那么悟性到底来源于哪里呢?
我的回答是,知识、阅历、实践、思考,这些因素就像孕育悟性生长的土壤。有位学生问我,您的这些奇思妙想和咨询技巧都是从哪里得来的,反正书上和百度上都找不到。
我回答,这是我悟出来的。其实细想也不难理解,古人不是有“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悟性吗。悟性就是你读书读到某个章节时,忽然掩卷沉思的那种体验。
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呢?或者说,哦,这个地方作者这么构思,我怎么感觉不应该是那样呢,如果还我,极有可能写的还好。
浮躁,成了现代人的通病。
试问如今还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啃一本学术或艺术的基础书籍?又能有多少人舍得一下午的时间去针对一个问题苦思冥想呢?
悟性其实是对勤于思考者的一种回报,是对心若止水状态的褒奖。
心理咨询工作更应该如此,因为你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人五花八门的事,书本上绝对没有现成的公式帮你解题,于是需要随悟随走。
当你的悟性随心所欲,当你另辟蹊径的思考已成习惯,那么即使局面再诡秘再复杂,相信你也能找到解决办法。
悟出书本上百度上没有的东西,正说明这是你对某项学科的贡献,只要悟出的东西有价值有意义,或许就是填补了一项科学空白,纵观科学史,不就是这个节奏吗?
4应变能力
这一条也不容易清晰的表述出来。简单理解,就是当你面对咨询室里意想不到或是相当棘手的局面时,你该如何处置。是从容淡定还是自乱阵脚?这就取决与你的应变能力了。
要想稳如泰山,就需要足够强大的内心,无论发生什么情况,稳住阵脚是第一步,然后再去思考对策。这些话说起来简单,真要做起来却不容易,这需要去实践去磨练,需要时间。
我在咨询室里面就遇到过很多突发状况。
有位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突发症状,用头猛撞墙壁,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能让她受伤,于是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把她抱在怀里,我一边拍着她的后背一边安慰,我知道这是一种宣泄,就让她以这种形式发泄吧。我用这种方式化解了危局,以后的咨询很顺利,再也没有发生过那种情况。
当然,上述情况在工作室里很少发生,但是粘滞卡壳的情况却很常见,这就需要心理师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吧。
5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条很好理解,说白了,心理咨询其实就是一种沟通,语言是沟通的工具,运用好语言成了主导沟通的关键。
有些人饱读经书,可谓满腹经纶,但因为不擅长语言这项工具而显得木讷愚钝,让沟通变得磕磕绊绊。
需要强调的是,心理咨询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仅是会说话那么简单。
有些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却总是说不到点子上,这样就让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不会说是个问题,胡说乱说更是问题,于是,语言表达真的就成了一门功夫。
语言是大脑活动的外显行为,是思考后的结果。
这就需要心理师要在发话前把要说的话走一走大脑,要捡着关键的话说,前后要有逻辑,要让对方听明白你在说什么,还要句句打在对方的心上。
只有切中要害的语言才有力度,才能触动人心。
当然,语言的表达能力不是一天半天就能练就的功夫,这需要我们在平时多加练习。
说话时吐字要清晰,发音要准确,最关键的是要学会组织语言,要能掌握火候点到实处,思维敏捷是基础,文学功底也是基础,希望心理师们多学多写多练,相信功到自然成。

02心理咨询师到底能给来访者解决什么问题?
在一次心理咨询督导课上跟几个心理师同行交流心得,内容涉及到了题目中的这个问题,忽然发现不少心理咨询执业者的执业理念存在一些误区。
来访者带来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千奇百怪,若细究下去几乎每一个案例都能写成书。
有些心理师善于走“精分”路线打破沙锅问到底,紧紧抓住一条线索不放;有些心理师则容易被咨客的节奏带走,赶到末端试图替咨客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则飘忽不定游走于案例中间,找不到突破点,让咨访双方都处在游离状态。
根据本人的执业经验,如果心理师认定了一种方法,一条路走到黑,或是根本就找不到解决方法,逮着什么算什么,这些都不是心理咨询的正常状态。在此谈谈我的经验,以求共鸣。
心理师首先需要清楚我不是“万能神”。
无论你经手多少案例,也不会重复的问题。从这一点去理解,每一个案例都是新的,都不能百分百的借鉴前面的经验。
案例出现停滞、徘徊甚至倒退都正常。我们大可不必逼自己百战不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是关键。很多心理咨询师学了很多咨询技术,感觉应该很灵验,可惜实践中却往往是驴唇不对马嘴。
那么心理咨询师究竟能帮助来访者解决什么问题呢?
记住,我们只为来访者的情绪负责,说的再深一点,就是帮助来访者转变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感觉有必要提及导致情绪问题的几个主要原因:

1经历
经验主导观点和信念,所谓经验就是对经历的体验,体验决定情绪,而情绪则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经历)的观点和态度。
2处境

个体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这是触发情绪的基础。

3认知

这是决定情绪的枢纽,是事件和情绪嫁接点。

若一个人有一个糟糕的经历,处在一个糟糕的环境中,再加上一个糟糕的认知,那么情绪困扰就成定局。
当时当刻的来访者往往对心理咨询抱有过高的期望值,这可以理解,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问题也需要时间,只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解决,情绪却可以得到抚慰。
心理师到底能解决什么?或许什么都解决不了。但当来访者走出工作室仰望天空,发现比来时要高要蓝了,这就说明咨询有效果了。

-END-

5.gif



         
 
主办单位:宝鸡市心理卫生协会  网址:www.bjxl.org   联系电话:0917-3214450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浏览器IE6.0以上 备案号:陕ICP备10202677号-1  

技术支持:微飞翔互联
机关/事业单位标识
By:Nzcms v7.7.4-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