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本站,感谢您对本站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在线留言  |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协会活动
静待花开——市心协心理咨询师个人与技能成长小组活动侧记
信息来源:宝鸡心理  ‖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2日  ‖  查看495次

      “没有人可以照着书本学会心理咨询”,“理论是同行用来交流探讨的,不是讲给来访者听的”……这些耳熟能详的关于心理咨询的理念,在心协咨询师长程技能与成长班的学习中,不断被大家体验者,感受着,领悟着,愈发变得生动起来。
    11月5日,迎来了一期小组第22次的地面课程,带着期待与好奇,我们走进课堂,期待着当下时刻、或者相遇时刻……


    首先是作业反馈环节。成长小组,每一次课程周诚老师都会布置形式各异的作业。一路走来,厚厚的一摞作业,是每个人成长的见证。在书写中,有时写到嗨,有时写到痛,在感悟、反思、梳理中一次次相遇真实的自己;在文字中,记录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隐秘的动机,未知的欲望。这是一个自我探索的方式,是一个自我分析的过程,安全又深浅自如,写给自己,写给成长。而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又经常成为课堂训练的素材,让小伙伴们都很有代入感。
    本次作业是共情训练,根据来访者的一句话,写出共情的五个层次。说实在的,本次作业我并没有按要求很用心的写,因为工作忙已是屡试不爽的合理化理由;而成长的收获就是我允许自己,不必每次都做得那么完美。
    接下来的环节是分小组共情训练——角色扮演。根据这次作业设置的情境,组员轮流扮演咨询师、来访者、观察者,在五个不同层次的共情中,体验共情带来的感受,对咨询的影响,及每个人言语及非言语所传达出的意味。在我们小组的练习中,几个小伙伴扮演的非常投入。在共情的第一、第二个层次,咨询师的毫无关联,没有意义的提问,轻描淡写的解释,忽略情感的安慰,自以为是的建议,令来访者或不满,或气愤,或搪塞,或沉默,或直接反问;现场每一位来访者的真实反应,让大家深深体会到什么叫“假共情”,什么叫“共情泡沫”。而随着共情层次的提升和深入,来访者的回应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有的说感觉到被关注,被理解,觉得心里舒服,有的说心情好一些,没那么焦虑了,有的说有表达的欲望了。通过这一轮的训练,大家对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总结中,周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咨询师在第一,第二层次的共情反应中,虽然和共情的不沾边的话可以想说啥说啥,但为什么十几个人,每个人的说的话都不一样?这一下子激起了大家的好奇,为什么针对来访者的一句话,咨询师会有如此不同的反应?大家纷纷再次进入语境,去体会自己表达的情绪,思想以及背后投射的东西。周老师一语道破:或许这些不经意的话背后,是我们每个人阴影的部分。大家开始自我觉察起来。组里的一个小伙伴说,哦,原来我说这个话,和小时候作为家里的老大,女孩被当做男孩子期待有关。我反思了一下我的作业内容:咨询师的回应是冷静、客观的,没有情绪、情感,只想完整收集资料,尽快解决问题。虽然两年的个人分析训练,让我在咨询中已不再大量投射自己的情结和个人价值观,但在这个练习中,我依然发现了我在咨询中的功利心。
    为了让大家提升共情能力,课程进入下一个训练环节:分角色朗读,针对来访者的问题,和不同咨询师的反馈,小组讨论:咨询师的共情出了什么问题?如果你共情,你会怎么做?后续的咨询方向在哪里?
    投入的扮演,热烈的讨论,在一个个咨询片段中,在一个个细节的揣摩中,我们感受着,体验者,领悟着,变化着,共情已经由一个心理学名词而变得灵动起来,语与不语,自有情意。


    最后分享伙伴们的感悟和周老师的点评:
    1. 心理咨询没有标准答案。要跟着来访者,先跟后带。处理情绪比处理问题更重要。
    2. 初始访谈,共情做到第三个层次就行了,甚至情感反应都应当节制,不要一开始就追求高级共情,以免影响收集资料。要让来访者的样貌原原本本呈现。
    3. 在共情中,咨询师要把自己擦干净,否则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幻象。
    季节转换已近冬日,窗外冷风瑟瑟,室内热情如火。冬天在悲观者眼里,是萧瑟与沉寂,是寒冷与隔离;而在成长者眼里,这个一个积蓄的时节、思考的时节,是厚重的、有定力有无限可能的时节。耐得住寂寞,来年又会是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期待下一次课程,精彩继续。(吴彬)

         
 
主办单位:宝鸡市心理卫生协会  网址:www.bjxl.org   联系电话:0917-3214450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浏览器IE6.0以上 备案号:陕ICP备10202677号-1  

技术支持:微飞翔互联
机关/事业单位标识
By:Nzcms v7.7.4-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