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心协欣悦读书会活动小记2-23次活动小记——人生课题的选择
信息来源:宝鸡心理 ‖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4日 ‖ 查看40163次
进入夏天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讨论的有关阿德勒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的确,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必然地与周围的人和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亲密的、疏离的、喜欢的、厌恶的;有时是主动的,有时又是迫不得已。在如蛛网般复杂的关系中,我们都想成为能轻松穿破蛛网而不被缠住的“大力士”,或者成为网的主人~穿梭其中而游刃有余,可能因为缺乏沟通的能力与技巧,也可能生活经验的不足,并未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往往感到失望和挫败,来看看我们的“烦恼”吧!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读了人生课题与承认自己错了这两课,说我错了这仨字不容易呀!就是在一个人的房间里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我错了,恐怕都说不出口。自尊心,自我感、自我同一性,都会受到打击!更何况对外人所说。如果把我错了当一种人际关系技巧呢?要真诚的说我错了是一课题,我自己说不出口的,也记不得了自己什么时候说过的。说我错了那是一种非常难堪的记忆,我至今都不愿再回想起来的事情。人生还有三大课题其中工作这一课题,我个人觉得是大头,是基础,它对我们个人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群体对个人的影响很大,对待选择工作群体要甚重。同事和我们自己在一起的时间比我们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更多。当我们在工作中交友时是难上加难,志同道合者聊聊无几,长久者几人?在工作中我有喜欢的个人与小群体。好像人家也不是喜欢我的。更多的是像流水席一样来来去去。还有婚姻等等! 虽然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中门槛最低的-在距离和深度上,但我们在这种无法选择的关系中,因为合作、竞争、利益、道德等诸多因素,难免身陷其中。在关系中,是否常常因为承担他人的情绪而身心俱疲?是否是别人愤怒情绪的“接盘侠”?情绪拯救者的角色,让你很难对别人的情绪袖手旁观?当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也是真正建立自我边界的时候。
过分在意别人的情绪如同在意自己的长相,是“自恋”的表现,认为别人也会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其实在别人的世界里他自己才是主角,你并不像自己认为的那么重要。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是由你来负担;每个人的不快乐和内心的不和谐,都是自己的认知和选择造成的。 本次学习感悟:1、关于怒气。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到阿德勒心理学主张人要控制好自我,在与人交流过程中不要依赖怒气,要相信逻辑语言的力量。我感觉做到这一点挺不容易的,包括其他学友提出的起床气,我觉得和你自身现在所处的坏境也有关系,举个例子,比如你可能想要一个睡到自然醒的清晨,但周围嘈杂的声音打破了你这个原有的计划,让你变得不安宁,内心失去了平衡,这时候你需要找到一个宣泄的口子,怒气便被拿来使用了。所以想要控制自己不随便发怒,找到的其他沟通途径,也是需要自我不断摸索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吧。2、关于权力之争。阿德勒心理学表示在与他人沟通中,就算赔礼道歉,承认错误,退出权力之争,也不算失败。更多的是代表你自己对事情处理的一种态度。这让我想到了与世无争这个词,通过与大家的交流,让我对这一观点有了深入的理解,看看自己周围,回想身边的人在对话交流过程中,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权力之争,如果对方性格较软,好说话。或许在争论过后彼此间不会埋下太多对人际关系有隐患的种子,如果双方都比较强势,那二虎相争必然会对彼此间的人际关系有较大影响。通过学习交流让我学到更多的是退出权力之争其实不意味着自己就一定是失败的。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能容天下事,也是对退出权力之争的形象解释吧,不争对错,退出怪圈。3、关于工作课题。阿德勒指出人生三大课题之一就是工作的课题,学友们分享的观点让我对这个人生课题有了新的感悟,之前觉得和家人的时间一定是最多,其实细细算来与同事在一起的时间真的会超过家人,如果是一些特殊职业的话常年不能与家人团聚。工作课题中自身的问题还是来自于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对这个门槛最低的人际关系,如处理得好,工作会得心应手,处理不当会无法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不能更好投入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