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希望能3次解决问题,可惜没有这个魔法 |心理咨询做多久才有效果?
信息来源:宝鸡心理 ‖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3日 ‖ 查看201次
每一位来工作室预约咨询的来访者,都会有一个疑问:“心理咨询到底要做多久?”
今天这篇文章,详细的阐明了心理咨询需要多少时间,又为什么需要这些时间,相信看完文章,我们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01 “心理咨询到底要做多久?”这往往是那些准备接受心理咨询,对心理咨询不太了解的来访者常见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先从自己的一段健身经历说起。 有一次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一位身材健硕的教练过来教我动作,他指导得很到位,让我发现了在健身中常犯的一些错误,并萌发了进行系统训练的想法。第二天再次见到教练时,他抛给我一个三阶段的健身训练计划,总共时长是144节,费用5万左右。 啊!这么贵,这么多!我不免感到巨大的压力,我本打算做个20来次,持续一两个月左右,掌握一些动作就行,并不想进行这么长时间的训练,费时又费钱。最后谈成了一个半阶段的训练计划,总共72节,差不多半年时间。 开始训练之后,前两周完成了6次训练,并不太有感觉,心里还有些后悔,担心自己做了错误的选择。不过既然付了,教练也很热情,于是就继续坚持。 大概练到一个月左右,我感觉到体能有了变化,肌肉力量增强了,身体变得轻盈些,肚子好像小了些,而且,日常生活也主动地控制饮食,很少吃那些多油高热量的食物。我感觉身体状况开启了一个正性循环。 这段健身的经历让我想到来访者选择咨询时的心态。 也许大部分来访者也跟我一样,希望做几次,了解一下心理咨询,掌握一下咨询的方法,然后靠自己努力就行了,不必再花这个钱和时间。 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大部分来访者做了一段短程咨询后,就会选择离开了。 其实并不是问题真正得到了解决,而是他们选择不再通过咨询这个方式,我们称之为个案脱落。当然,某些自恋情结严重的咨询师,会觉得自己特别厉害,治好了来访者(哈哈哈……)。 02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来访者寻求心理咨询服务的现状。据某知名在线心理咨询平台对2018年接受心理咨询服务来访者情况的统计,超过70-80%的来访者接受的是短程咨询。 如果算上那些找不同咨询师做咨询的来访者(比如在几个咨询师那边分别做了2-3次,但加起来超过12次),那么,来访者中做短程咨询的比率会更高。另外,有30%左右的来访者只做一次咨询。 相对于健身、接受某种培训,大众消费心理咨询的时数是远远低于其他行业的,而且更让人揪心的是,心理咨询的脱落率很高(脱落是指来访者在开始接受心理干预之后,在其心理困扰或问题尚未解决之前就终止了咨询的现象),国外的研究达到46.8%,国内的研究更是高达80%。 大众对心理咨询的态度,一方面因为心理痛苦需要心理咨询的帮助,另一方面又不够信任心理咨询,于是,自力更生成为了大多数心理痛苦者的选择。 表现为:大量阅读心理学文章、参加各类心理培训、简短的做几次咨询获得一些方法、努力找到短平快的方法。真正选择安心地接受一段系统心理咨询,慢慢改变的来访者其实不多。 自力更生是需要的,但寻求专业的帮助也很重要,两者完全可以做到相辅相成。
在健身教练的指导下,我才发现,我之前模仿的健身方法要么是错误的,要么是不到位的,如果长期训练下去,虽然也能改善健康状态,但会导致身体不协调,影响肌肉形状,导致脊柱或者膝关节变形等问题。在规范正确的方法引导下,训练效果好,不会受伤,体型健美。 03 有了前面的铺垫,我们可以更好地回答「心理咨询到底要做多久」的问题,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回答。第一个层面:症状或问题的改善 大部分来访者希望心理咨询达到的目标往往是:1、改善或者消除症状或痛苦,如强迫症状、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失眠、进食障碍、性心理障碍...... 2、改善或消除心理问题,如,学习或工作压力感、状态很差、伴侣关系冲突、亲子关系问题、人际相处问题、关系或职业选择问题...... 一般来说,症状、痛苦、心理问题持续时间越长,严重程度越高,来访者幼时受到心理创伤或缺失越明显,社会支持系统越不完善,那么改善的难度越大,需时更长;相反,症状、痛苦、心理问题只是短暂出现的,严重程度有限,来访者本身人格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完整,那么改变就容易得多。 但是,咨询的目标未必是完全解决某个问题,也可能是达到一个阶段性目标。 聚焦于症状或问题的改善往往是短程咨询的目标,短程咨询计划更强,寻找现实的可以改变的目标,更为聚焦,有时会限定具体的次数(如5次、8次、10次或20次),还需要筛选来访者,因为并非所有的症状或问题都能通过短程咨询得到改善。 也许你会问,通过心理咨询,改善的效果怎么样?我贴上一个比较靠谱的研究,这是一个年代久远却一直被广泛引用的研究。 Howard等(1986)综合了很多疗效研究的元分析发现,16个会谈期至少提供了50%恢复常态机能的可能性;26至28个会谈期提供了75%的可能性。(实线是客观指标评估,虚线为主观评估) 第二个层面:心理成长和人格改变 人们往往只把心理咨询局限于症状或问题的改变,其实,心理咨询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心理成长和人格改变。如果你有机会跟一些在问题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人交谈,也许会惊讶地发现,他们有诸多自我设限的信念、态度和行为。比如:* 从不会将自己的痛苦跟人倾诉;* 从不敢直接表达需要,要么压抑,要么让别人来猜,猜不到就发脾气;* 认为一旦别人认识了真实的自己之后,就会不喜欢TA; *时时在意别人的评价,把每次人际场合当成了一次生死战场;* ...... 如果你聚焦于个人心理成长来做心理咨询,你也可以跟咨询师一起制订咨询目标,比如“提升自尊水平”、“提高处理关系的能力”、“增加对自我的认识”、“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等等。 当你开始咨询之后,如果觉得咨询师合适,就投入于咨询中,根据目标与咨询师商定咨询的次数。 聚焦于个人成长或人格改变的咨询,是长程咨询的追求的目标,往往耗时更长,持续半年、一年甚至数年。 如果来访者有急需解决的症状或危机,并不适合这种咨询。随着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来访者的情感调适、关系处理、冲突解决、核心信念等逐渐会有积极的变化。
无论是短程的咨询,或者是长程咨询,如果开启了一段咨询,在目标达成之前,来访者一方面拥有随时退出咨询的权力,另一方面需要坚持来参加每一次的咨询,并把困惑或不满意等想法和情绪跟咨询师分享,而不要因为疗效不佳等原因轻易中断咨询。 大部分心理咨询都存在一个困难期,这个时期如果能够顺利度过,往往能带来明显的进展。只有在问题确实难以解决时,结束或转介才是理性的选择。来访者和咨询师可根据达到目标的程度来决定是否终止咨询。如果目标顺利达成且没有出现新的咨询目标,咨询自然就会到达终止阶段。如果来访者认为无法在某段咨询中达到咨询目标,那么也可以在与咨询师协商后停止咨询。 终止咨询一般也不是一次性就完成,或者不辞而别,而最好有一个终止的过程。 比如十次的咨询需要留出2-3次,半年的咨询需要留出1-2个月,数年的咨询需要半年至一年引入终止的议题。咨访双方一起协商决定终止的时间,让来访者和咨询师均有足够的时间回顾、哀伤和告别。 04 最后总结一下「心理咨询到底要做多久」的问题。如果你有心理症状(问题)并渴望心理成长,那么,做咨询比不做咨询更好,系统的咨询比浅尝辄止的咨询更好。 你可根据想达成的目标来选择是短程咨询还是长程咨询,具体咨询的次数,根据你本身的状况、咨询的进展而定,当然也和咨询师理论取向有关,双方最终商定一个咨询计划。 当短程咨询无法达到目标时,可转为聚焦于人格重塑的长程咨询。 找个合适的心理咨询师,在咨访关系匹配的情况下,大胆地投入进去,并根据目标达成的情况一起规划你们的咨询进程,相信你会收获很多! 作者:俞林鑫 参考文献: 1、周忠英等. 当事人的投入:概念、测量和影响因素. 心理科学进展,2016,Vol24(1):73-822、S. Mark Kopta. The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in Psychotherapy: A Defining Achievement for Dr. Kenneth Howard.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Vol. 59(7), 727–733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