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手机版
你不经意中的人生“自我设限”,如何突破?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6日

先讲一个故事:

美国律师界,有一位外貌丑陋却口碑极佳的女律师科尔。在法庭上,她扭曲的容貌常会引起众人的惊讶甚至恐惧。但是,这位丑陋、长相怪异的女律师,却以渊博的学识和言辞犀利的口才,以及咄咄逼人的气势震惊四座,为无数当事人打赢了官司。

小时候,科尔是一个漂亮美丽、聪明伶俐的女孩。中学开始,她却不幸患上一种罕见的“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她的脸此后会不断变形,甚至左脸会消失。“原本一头金黄色长发,变成了灰白色,且不停大把脱落;右眼向下倾斜;鼻子向右扭曲;右侧嘴角向上翻起,一张漂亮的面孔完全变了形。”

医生说,这病不可逆转,但它不会危及生命。这让年少的科尔重新燃起追逐人生的希望。她开始投入和常人不一样的努力,在中学、大学过程中,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学业第一名。

在大学课堂上,老师在组织大家讨论人生梦想时,她说:我想成为一名律师。

她的发言立刻遭到了大家的嘲笑。在大家看来,这样的一个“丑八怪”怎么能当律师?你不吓走客户才怪,同学们讥讽她“你的理想是整容”。

但她没有被大家的攻击苦恼,而是坚定地告诉大家她的理想,“我要当律师,去帮助那些可怜的受害者,以及遭到他人歧视的身患残疾的不幸的人。”

四年后,她大学毕业,考取了律师资格证,成了一名律师。由于她的努力与坚持,她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阻碍,深受客户信任,成为当地享誉盛名的女律师。

科尔说:“有一天我的脸可能会消失,但只要我的生命还在,我会继续证明,容貌的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生命中的自信和坚强。”

故事有点长,但说明的道理很简单:不给自己设限,你的人生将精彩绽放!

01

你的人生里,

是否充满着“自我设限”?

有没有想过,扔掉现在拥有的,去过另一种人生?

有没有想过,打破现在的枷锁,去创造一个新世界?

是否年过30就开始进入老年心态,职业倦怠,工作没有动力,生活没有乐趣?

前几天看到一个案例。一个北京的国企的女白领HR,有着令人艳羡的职位和薪酬,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辞职去了国外,做一名专职的潜水教练。

看到这样的事例,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哇,这太不简单了,太需要勇气了!

其实,当你在这么感慨的时候,说明你的头脑里装满着“自我设限”思维了。

如果你觉得,这好像没什么特别的,我也可以,那你的“自我设限”并不多。

在生活方面,很多人都觉得,我的生活怎么这么不如意?我为什么不能像别人那样过得潇洒,过得不一样?

在工作方面,有的人总是在想,为什么我不能平步青云而原地踏步,总是不能突破自己?

在感情方面,有的人总是过得不好,婚姻家庭很糟糕,亲子关系很糟糕。

但是,也有些人,在工作、生活、感情等方面都顺风顺水。

在这样的表面之外,他们肯定是突破了某些设限,突破了某些不可能,才能达到如此境界。

小凡是机关单位的一名普通职员。他说:入职十年了,但进步不大,我想放弃这样的工作,但总是害怕,每年都这样固步自封,导致了现在的自己。

他说,我也很想像几年前下海的同事那样干一番事业。他现在事业做得风声水起,而自己却仍在吃着老皇粮。饿不死,也撑不着,日子平淡而乏味。

但是,他上有父母,下有儿女,这份担子也着实不轻,所以他害怕了,犹豫了。

我和他有段这样的对话:

“你为什么觉得自己不能放弃不喜欢的工作呢?

“我觉得我只能做点文字工作,别的什么都不会。父母和同事、朋友们对我的印象是,我是一个实在的人,老实本分,突破不了自己的。”

“那你自己觉得呢?”

我似乎也是这么认为的。”

其实他不只是进入了他人的“印象设限”了,更存在着可怕的“自我设限”问题。

所有的平庸,都是自我设限的结果。大胆一点,反正你只能活一次。

善于躺平的人善于找到不再进步的借口,他们会把人生止步不前归因于当下的条件,归因于自我的某些因素。如果你愿意找借口,相信你一定能找到。

如果你不愿意找借口,会发生什么呢?

02

自恋受损而设限,

无法降低俄狄浦斯冲突

孩子在3岁左右,个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能自恋感开始启动,所以因为有了全能自恋,所以开启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他能对更多的事说不,因为他有了自己的“步伐”。

但他往往是被打压的。父亲常常是那个超我的代表,可能会经常否定孩子的想法,说你太天真了……

他一方面会开始反抗父母说“我不”。另一方面会觉得我什么都可以,我什么都不怕。他会用手去比划山很高很高,树很大很大,我的力气很大很大,手势夸张,表情丰富而开心。

但是,随着慢慢长大,开始把父亲的“不允许”或者否定进行内化,形成“超我”——规则的我、道德的我,它是对人生进行设限的,就是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什么东西不能碰。

这就意味着,在原本健康的自恋里,设置了一堵“墙”,大人会告诉你,这“墙”你翻不过去,也不能翻,等等。

这就导致了很多人长大后,不能像孩子一样面对生活,无法达到最佳状态。

再看看,自恋是什么。《精神分析诊断III 理解人格结构》一书对其的定义:

“自恋型人格,是指个体需要不断从外部获得认可来维持自尊的一种人格特征。我们并不总是知道自己究竟是谁,有何价值。因此我们努力经营生活,期待获得更好的自我感觉。受到赞扬会提升我们的自豪,反之则令人挫败。有些人过度忙于寻求‘自恋的补给’或自尊的支撑,映衬出其他需求黯然失色,我们称之为自我沉溺”。

自恋的象征性的形象是水仙花。希腊神话里他有个名字叫纳西斯(Narcissus),他妈妈生完他以后发现虽然这个孩子长的很美,但是被诅咒了,这个诅咒就是他一辈子都不能看到自己的样子。他妈妈很担心他有一天会看到自己的样子而遭到厄运,所以就把他放到深山老林里,她认为那样他就看不到自己。

纳西斯在深山老林里长大,变成了一个非常帅气的男孩。有一天,纳西斯跟他的伙伴在深山里打猎,发现了一个小水塘,在水中看见了自己的倒影,他完全被自己的样子所迷恋。最后他死在了这潭水里,化身为水仙花,所以我们在精神分析的领域把水仙花隐喻成自恋。

自尊是个体认为自己有较高的价值受到他人尊重,以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体验的状态。在自尊的连续谱系上,稳定性低自尊无疑是最低水平的自尊,稳定性高自尊是最高水平的自尊。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前两者特别是长期处于稳定性低自尊,他则表现为不自信、低价值,认为自己不可爱,长期屏蔽自己的自信。

 心理学意义上的“可爱”包括两方面:

一是,主动方面,可以主动地爱别人,可以去爱别人,有较高自尊地主动付出爱。

二是,被动方面,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可以在爱的过程中获得高价值感和高自尊感。

在成长过程中,自恋受损的例子比比皆是。

你有一个非比寻常的想法,兴奋地告诉父母,父母说,你太异想天开了!

你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比如自造飞行器,父母说,你真是个三岁小孩太天真了!

久而久之,慢慢地觉得自己不应该有那些空想,慢慢地开始自我设限。

但你内心里的那些冲动还在,所以这样的既想突破自己又被思想限制的冲突,总是伴随着你。

一边是本我,一边是超我,一边是发展,一边是固守,俄狄浦斯冲突永远无法降低,无法突破。

这就是现实的你最真实的写照。

03

如何冲破“自我设限”,

让人生精彩绽放

冲破自我设限,你的人生才能开挂,真正成为人生“赢家”,成为自己最大的“赢家”。如果不能走出自我设限,你将仍然局限在自我设置的“思维牢笼”里,固步自封,坐井观天。

  • 一是,打开思路,找到可能性往右走

很多人生活到了一定程度,职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似乎就很难再提上去了。因为当下的能力,成为面前的屏障,而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职业发展中,你只看到已经会的东西,看不到可能发展的潜力。

如果把我们的左边比作过去的、已经拥有的,右边是我们未尝试的、可能性的。那么,你愿意往右走走看吗?

理论上说,上天给了我们每个人一个大脑、一双眼睛、一对耳朵、一张嘴,只要运用恰当,我们就可以按它们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如果哪方面落后了跟不上了,有可能是我们自己在主观上压抑了这个功能的发挥。所以,只要找到方法,加以坚持努力,是可以达到你想要的效果的。为什么很多人不能呢?

一是因为他们并不懂得这方面的原理;二是因为自己无法克服作为人的劣根性,比如懒、享受、想躺吃躺喝。

上半年,我参加了某写作训练班,但是由于工作原因,未完成要求的作业,所以写作班未毕业。但我自忖有一定的写作基础,我为什么不能写一手好文章呢?

在近一二个月里,我潜心研究、琢磨,终得顿悟。在8月份的28天里,我连续写了10篇文章,同时让我惊喜的是,这10篇文章100%地被某心理平台采用。

打开自己的心,向右走,让自己呈开放状态,我们会现在充满着很多种可能性。

正如,6年前,29岁的索菲亚辞去外企HR的稳定工作,去巴厘岛做了一名潜水教练,而后又去了马尔代夫。

自信点,人生就活那么一次,当然,也只会死那么一次。这样,我们就能摆脱自我束缚,有良好的自尊水平,不怕别人怎么说。

今年奥运会上,32岁的中国选手苏炳添,在百米赛跑中,以9.83秒的成绩惊艳了世界。

这次比赛中,他做到了两个突破:

一是突破了年龄的限制。田径圈里有个“28岁魔咒“,意思是到28岁就别想继续创造辉煌了。但苏炳添说:我偏不信28岁就跑不动。

二是突破了人种的限制。在当时的赛道中,另7名都是人高马大的非洲人种,只有他一个亚洲人,看上去不起眼、不出色,但他和他们站在了同一跑道上。

而在万米田径赛中,我国选手邢慧娜始终坚持,毫不放弃,最后荣获冠军。而世界排名第一的迪巴巴,在最后两米放弃了自己,眼睁睁看着邢慧娜跑过终点,却只获得了亚军。

  • 二是,删除你头脑里的“限制性概念”

生活中有一种“应该”法则,就是家长或朋友觉得,你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工作,甚至作息、消费、走路、打扮等都应该按既定的或设想的来走,过“设计”好的人生。

从词义上看,“应该”是个限制性概念的词语,意味着我们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限制性概念,还包括“不、总是、必须、不能、立刻、马上”等。这些限制性概念,将限制你的头脑,禁锢你的思维,无法让你具有开拓性地思考人生。它是非黑即白,没有中间地带。

在南方的农村,有一种习俗,是长辈给年幼的孩子请算命先生写“流年”簿。这个簿里如流水账般地记录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死亡的预示。它如咒符一般地跟随着一个人的成长,直到老去。

我也有一本,它写着:我只能读到师范的小中专,最后在农村里当小学老师。但我自小叛逆,不相信它,更不信那个邪,所以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村庄,更没受到那个“流年”簿的影响,最后上了大学、研究生。

有很多人工作一筹莫展,生活一团乱麻,事业一败涂地,感情一塌糊涂,什么都做不好,样样做不好。但有的人却在很多方面或某一方面取得长足发展。相比而言,前者一定是自我抑制了某些功能,或者自我设限了,而后者是打破了自我限制的。

什么时候,你能把头脑里的限制性概念删除了,你就成长了。

  • 三是,升华你的攻击驱力,突破限制

攻击性、攻击力、攻击驱力、力比多,其实表达的都是人的攻击性释放。它是一个人驱动力的不断输出。

攻击驱力分为两种:

一种是初级的攻击力,就是通过原始的、低级的方式释放人的攻击性,比如打架、吵架、肢体冲突、战争等,比如有的男人只会打老婆、家暴、打骂孩子、窝里横,在外面却老实退缩。

一种是高级的攻击力,就是通过个人努力,把攻击力升华为良好的工作动力,呈现在工作、生活、人际社交、学习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和良性发展。

初级的攻击力无法突破最基本的内在冲突,只有升级后的攻击力才能突破限制,突破自我设限。

但是在现实中,很多是无法升华攻击力,这涉及到:

自尊水平、内在目标和价值行动。

自尊水平不高,即低自尊,无法拥有健康自恋,那么他的攻击力会一直停留在原初水平,甚至回收攻击力。因为自尊水平不高的人容易受挫,在工作生活中容易有挫败感。

内在目标方面,需要一个人真正思考清楚你内心想要的是什么?你的目标需要具体化,具体化到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工作目标是怎样的,未来五年、十年的规划是怎样的。

有了良好的自尊,清楚了内在目标,但如果没有价值行动,也是徒劳的。所以,升级攻击力,获得良好的发展,需要有价值导向的实践行动。

一切疗愈,都需要归于行动来完成。而经验只会带给我们回避、满足、害怕、恐惧等。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最伟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

如果把限制性思维比作一具“面具”,那么,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才是胜利。

我们要敢于自己撕下面具。

文:刘月鹏  (硕士学历、高级职称,心理学博士课程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注册心理师(X-21-650)、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广东省心理学会终身会员暨临床心理与督导专业委员会成员、广州市心理咨询协会会员、丛中博士精神分析学员、ACT咨询师、性与亲密关系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10年,咨询时数7800余小时,在壹心理平台预约咨询人数超过2350人次。 )
上一篇: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转运的复原力,其实你一早就有
下一篇: 学点心理学,五个常用心理学效应,教你认清自己的心
     
版权所有: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
技术支持:微飞翔官网
 

主页 电话 地址 互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