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手机版
心理门诊就诊人数逐年增加 认知度低病耻感强成诊疗“拦路虎”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7日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并对如何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作出重要指示。其实,心理健康是一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而各个年龄阶层都会因心理压力难以释放疏导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近年来本市心理门诊的就诊人数逐年增加,但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度低、病耻感强仍是挡住患者走进心理门诊的“槛儿”。

  对心理健康认知有误区

  “身体难受了才是病,心里难受算啥病?”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感觉头疼脑热或是身体有异样才是得了病,而很少关注心理是否处于亚健康或疾病状态。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市第四医院)心理科医生赵双桅表示,许多人在心理健康的认知方面仍有误区,即使长期处于情绪不好的状态,也不清楚什么时候应该去心理科就诊。“每个人都有情绪波动的时候。但如果情绪低落持续两周仍不见好转,就需要去心理科看看了。”本市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陈清刚提醒,人们应该正视自己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心理疾病也是病”的认知。如果觉得自己有焦虑、抑郁的倾向,可以去医院通过临床综合评判诊断病情。

  别让病耻感耽误了自己

  “随着近年来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来心理科就诊的人增多了,但病耻感成为一些患者心理上难以逾越的一道槛儿。”陈清刚说,病耻感是精神疾病患者所表现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且往往和自我污名化产生联系,其对患者社会功能康复会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病耻感耽误病情的情况时有发生。

  曾有一名大学生因失恋导致长期情绪低落,言语中透露出厌世的想法。辅导员多次劝她到医院心理科就诊,但这名学生总认为去心理科看病就成了精神病人,所以迟迟不肯就诊,结果差点发生悲剧。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陪伴下,她终于走进心理科的大门,通过医生的耐心解释,逐渐放下病耻感,主动接受了治疗。

  “我不是来看你这个科的,是其他医生让我来看心理科的。”赵双桅告诉记者,这是很多患者第一次来心理科就诊时对她说的话,这透露出患者对心理健康问题存在讳疾忌医、羞于启齿、不好意思面对的病耻感。有的患者本来心理健康问题较轻,及早治疗可以很快恢复,但因被病耻感所耽误,直到问题加重才来就诊,最后不得不进行长期治疗。

  心理健康关注度需提高

  不仅年轻人在认知方面有误区,老年人也有同样的问题,而且在近些年的临床诊断中,心理健康问题老年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我接诊的老年人多数是从其他科室转诊过来的,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心理方面的疾病,就是脾气不好,睡眠不好。”赵双桅说,这些老年患者多数是基础类疾病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的问题,当专科病症得到控制后,睡眠和情绪的问题仍未见改善,才会转到心理科。

  市民赵大妈心跳过快,睡眠也不好,还经常和老伴儿发脾气,多次去心内科就诊后,症状仍不见好转,专科医生建议她去心理科就诊。“刚开始,赵大妈对心理治疗非常抵触。经过临床诊断,我发现她患有焦虑症,对其进行疏导后,她逐渐接受了事实,开始配合治疗。”赵双桅医生说,公众需要提高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特别是出现情绪波动和睡眠问题时,更需要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来源: 北方网 作者:晚报姜樾 狄慧

上一篇: 甘肃定西:筑牢心理健康“防护网”
下一篇: 教育部:17部门联合印发专项行动计划标志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一个国家战略
     
版权所有: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
技术支持:微飞翔官网
 

主页 电话 地址 互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