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手机版
别再用“完美主义”折磨自己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3日

完美主义的人,极度恐惧任何的不认同感,他自己会比外界给的标准更加严苛。

背后的某一种因素在哪里?

因为,从小到大,不论干什么事,脑袋里有没有总是有一个第三者站在那看着你的一举一动,看着你的表现是否达到他的要求?

我称这种心态为完美主义的可悲。究竟有多可悲,我会给出我的解释。


图片

01


在每个人的童年,在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正是完美主义已经生根发芽的时候。
不要以为你是长大后某个时刻突然“完美主义了”,完美主义,起源于完美主义认知的形成,从儿童时代就开始。
尤其适应那些在同龄人中“比较聪颖”,尤其是“学习成绩比同龄人都好”的孩子。这群“早年的明星”也是完美主义的易发人群。
当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又一次干了一件比同龄人得意的事,他的家庭,他的家庭以外的老师,他的邻居都开始表扬他了。夸他比别的孩子聪明,夸他懂事,夸他什么都比别的孩子好。
于是,“年幼无知无辜“的孩子做的事情得到了成年人的正面的回馈,于是,他们很开心。他们力图下次仍然去表现得比同龄人好来再次得到大人们的积极的回馈。
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孩子又拿了前三名的成绩,他再次被大人们表扬,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其它的一切什么也都好。乖巧,聪明,懂事,长得好看,会穿衣服,干净,讲卫生,将来必成大器


 图片

02


一般来说,孩子成绩好,不会是今天成绩好,明天突然就不好了。
这一般是一个持续性的状态,可能持续一个小学,可以到中学,可能到高中。
但小学无疑是最重要的阶段。六年里,一年四次,长达六年二十四次的考试,孩子不出意外地成绩都很棒,无疑每次这种来自大人的积极的回馈都会一次次地强化着他的认知。
六年的时间足够让他认为——他自己就是如此完美的,比同龄人优越,凡事都能比同龄人干更好,凡事都能达到大人们心中完美的要求。
这个时候,这个孩子的完美主义已经完全长成参天大树了。虽然孩子只是十一二岁而已。
在孩子如此小的时候,大人在孩子心目中无疑是高大上的。就是完美的化身,就是具备一切优良的品德,一切优秀的品质,一切评判事物的“好的标准”大人们都拥有。
所以,他们接受来自大人的表扬,那就意味着他们被“完美的化身”——大人们接受了。
难道这不是对他们自身的证明?他们的确是这么想的。话题回到我们身上一下,你今年二十几了,三十几了,是不是潜意识里还有这种思想?
当一次次“好的表现”都在被人们夸奖时,孩子们开始想当然地去认为,大人对——那些代表着世间一切优良品质的完美的化身,在对自己期待着。他们期待着自己,去达到那样的完美的标准。
于是,孩子今后生活学习中的一切努力,都变得动机很简单了。就是让大人们满意。得到大人们的认同,他们就是有价值的。而且他们会认为,他们想当然地就能享受到这种认同。
当孩子足够大了,离开自己生活的环境只身去外求学或者工作了,虽然父母不在身边,虽然邻居街坊也看不到他们所作所为,但他们很巧妙地会将这种儿时对父母对邻居对大人们的期待转移到他们身边可以对他们作出评价的人。
一般是处于某种可以给他做出评价的职位或某种特定相对关系中的人。
他们会认为,这群人也在对自己期待着。就像儿时那样。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要去满足他们的期待。
而当他自己独处做事的时候,虽然身边没有人,脑袋里却会出来一个人,一个他渴望得到认同,一个可以给自己做出评价的人,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图片

03


到这里,如果我说,事实上,这个孩子不会天生就享有被人关注的特权,不管他是在自己出生的生活环境里还是一个人在都是陌生人的外边的世界。
今天表现好,得到了两句夸奖。明天表现得不好了,那至多就是一件不常不过的事而已。
只是这个孩子却在以为他遇到的每一个只要夸奖过他的人都在对他期待着,期待着他一如既往的表现,能够永远像夸奖他的那次做得那样优秀。
当别人说了这话,都忙于自己的生活去了,这孩子却以为别人在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着他做得够不够好。
这种一厢情愿的“感情支出”,对这孩子来说是不是很不公平。可这孩子就是那个那个可悲的受害者。
孩子他们很小,他们很无辜,但如果我们成年人,还在受桎梏于这样一种自欺欺人的心态,那是不是很可悲?
如果,今天,你凡做事还在想着“别人”会怎么看,我在这里想澄清一下“别人”究竟是来自哪里的人,什么样的人。
他们究竟值不值得你把自己放到如此低的一个位置,凡事都想去博得他们的认同,获取他们的好感。
我知道对完美主义者来说,他心中总会出现“别人”会怎么怎么样看待他。这不是他的错。
虽然我们是成年人了,但儿时的那种认知一直在伴随着我们。
我们把“别人”看成是曾经儿时的我们就以为的大人们——是父母、邻居、老师……是处于较高的位置,自身具有一切优良品质,并可以对我们做出评价。
具体到学习工作中,他们可能是我们的导师,可能是我们的上司,或者经验资历比我们老的同辈员工,也许他们是我们极度排斥的人,但我们却仍然可悲地地想要极度获取他们的好的评价。


 图片
 

04


那么,究竟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群“别人”?
这群“别人”似乎脱离了现实处在一个只能被攀比和只能被膜拜学习的位置,可他们的现实基础在哪里呢?他们在现实中的位置在哪里呢?
答案是:他们也只能是这个世道中的人,只能是我们身边的人。跟你我他一样,有着人性的弱点,受社会意识形态的束缚,挣扎于自己的生活,甚至没有自己的方向,随波逐流,或者浸染世俗纷杂,内心深陷囹圄。
他们和你处在同样的位置。为了生活疲于奔命。他们不具备生来就在你之上,可以任意评价你的特权。在生活这场角逐中,他们不生来具备你无法达到的优越。
而你确信,在这场角逐中,你就永远钳制不了他们,你就只能是被压制?你相信你自己就只能是这样?
所以,“别人”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最大的骗子。
说多了,一个孩子会形成这种认知,也是教育方式失败的产品。是教育方式的错误,更是病态的社会意识形态所赐。
既然拆穿了这个最大的骗子,朋友,你可以把你的内心释放出来了。去做你想做的自己。你对自己的认同就是你的价值的证明。
你是不是忽然觉得,当你的脑袋中忽然没有那个盯着你看的人,忽然没有了那些“别人”,你忽然间竟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不知道如何开始新生活了。这个全新的世界竟然让你感到陌生。
让我们来庆幸这种感觉的到来。这意味着新的生命。卸下过去这么多年人生的包袱。去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愿所有完美主义的朋友,接下来路会更好!
上一篇: 关系中我们需要放下想象,看见对方真实的存在
下一篇: 宝鸡市心理卫生协会免费心理援助热线,呵护你的内心世界
     
版权所有: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
技术支持:微飞翔官网
 

主页 电话 地址 互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