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孩子的需求该不该满足?不要继续误解伤害了 |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9日 |
很多时候,孩子们的正当需求,被当作了不听话。只是因为大人的无心理会或者有意的情绪发泄。 昨天在外边吃早餐的时候。有一位奶奶牵着两三岁的小孙女走了进来,点了一碗米粉。然后在边上找了一个位置坐下。“你是不是经常跟爸爸来这里吃。”小女孩点点头。我脑海里就浮现出爸爸牵着女儿的手,开心地走进来,吃美美的早餐。当服务员把米粉端过来的时候。奶奶拿来小碗,夹了些米粉放进去。“我要吃饺子。”孩子瞧一下,然后跟奶奶说。“你怎么不早说,今天没有饺子。” 其实,台子上摆着饺子,还有店员正在包饺子。经常来的孩子应该比较清楚。所以还在继续跟奶奶重复说“我要吃饺子。” 带孩子出门,这个情形,我们常常会遇到。面对孩子提出的需求,到底要不要满足。比如这时,奶奶要不要给孩子买饺子?孩子肯定一个人吃不完,那要不要跟老板商量下,给孩子下半碗?或者直接忽视,劝孩子吃米粉? 对小的孩子,大人总觉得孩子不懂,于是会想法子去“哄骗”。就会告诉说没有了。“游乐场没开门”“今天某个东西卖光了。”“妈妈没有钱了。”…… 奶奶的答复是:“没有饺子了,就吃这个粉。”大部分听话的孩子,都会顺从了大人的意思。所以小女孩也听话地吃了几口粉。 然后又要喝水。她熟练地找到了水桶,然后指着要奶奶倒。而奶奶刚提起热水壶,说喝热的。孩子偏偏坚持要喝冷的。 这时奶奶有点火了。“你不要跟我犟啊,不要把我搞烦了。”“我真的不想给你们带人,就是太不听话了。你要听话我才带你。” 整个过程,我觉得小女孩其实一直很乖巧。她每次都很完整地表达了自己想吃什么。而且她也没有因为奶奶的话而哭泣。平静地喝着水,坐在椅子上。 可奶奶却急躁地告知她不要闹了。两种情绪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很多时候懂事的是孩子,而不懂事的反而是大人自己。 比如这个孩子自己准确地找到了水桶位置,并告知了自己的需求。可大人却觉得孩子是找事。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女孩真的很棒。应该还没上幼儿园。但端正地坐在椅子上,独立喝水,自己吃东西。真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 难道要她成为一个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按大人的安排办就好?要你吃米粉,你就不要跟我说想吃饺子。我要你喝热水,你就不要坚持说要喝冷水。……想想看,如果真的养出这样的孩子。大人是暂时顺心了,可一直下去呢?你会发现孩子更加离不开你,你要安排他们的一切。孩子也会唯唯诺诺,寸步难行。这也是很多孩子到了适龄的上学年龄,可是根本没有独立能力的缘故。 从这个孩子身上,我看到了她很多闪光点。看不到半点刁蛮耍脾气的痕迹。 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不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吗。把孩子的正常需求当作找茬。指责孩子不听话,而想要孩子听自己的安排就好。 这样的育儿理念要尽早地改过来才好。因为有太多的孩子被“误解”,被“伤害”。
作者:鱼爸 来源:养育男孩公众号 |
上一篇: 6类常见的厌学心理以及对策 |
下一篇: 脑科学告诉你:当下为什么这么多学生变得爱“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