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手机版
孩子拼命“记仇”,父母这样反应就对了!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5日
你是否在养育孩子过程中面对过类似的棘手问题?吃饭的顺序必须按照爸爸妈妈排排坐,否则就不吃了;按电梯的时候必须让他按,如果你按了,那没办法,等下一趟吧!这不,河南郑州的一位爸爸,发现了女儿的“记仇本”。上面记录着:爸爸回家不理我、有好吃的不分给我……等等。许多网友纷纷表示“好可爱”,但同时也很疑惑:为什么可爱的女儿突然学会了记仇呢?孩子学会了记仇,又该怎么办呢?

图片

其实家长也不用过分担心和苦恼,认为这是孩子任性和无理取闹的表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个阶段,这很可能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秩序敏感期”阶段。

图片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提出秩序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 For order):幼儿具有内部和外部的两重秩序感。内部秩序能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外部秩序感则是指幼儿的感知、理解外部世界存在。通常来说,1~4岁是幼儿由向内的秩序感逐渐转向向外的秩序感的阶段,这时候的幼儿拥有很强烈的秩序欲望化的欲望,对物品摆设的位置、动作发生的顺序、人物的呈现、物品的所有权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实际上,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很典型、很常见的现象。

图片


有些家长可能会感觉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很麻烦,但当孩子出现秩序敏感期时,家长应该感到很开心,因为秩序敏感期的出现意味着儿童道德观发展上有了一个非常重大的进步当孩子出生时,就已经有了他们独特的道德观,皮亚杰称为前道德阶段,这时候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比如在楼上的时候还承诺下楼玩不用妈妈抱,但已到楼下就伸手要抱抱了。其实这并不是孩子说话不算话,而是前道德阶段的孩子还无法理解规则的一致性,规则的一致性是儿童道德观成长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表现。在孩子3岁左右,就进入了他律阶段,他律阶段是指孩子的规则会非常受他信任的权威的影响,比如说孩子上了幼儿园后,老师说的话就是圣旨,都是对的。实际上,秩序敏感期是孩子道德观发展过程中,前道德阶段到他律道德的一个过渡阶段,这是孩子从没有认识到规则一致性,到认识到规则一致性的过程。


图片


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是十分重要的,这会有益于孩子的认知迅速发展。心理学家认为,秩序敏感期开始的一个表现是孩子从属主意识开始趋于稳定,比如说妈妈的鞋子就是妈妈的,爸爸不能碰,进而发展成必须要家里发生的事情反复、重复的发生,比如说奶要妈妈冲、门要自己去关,地要爸爸拖等等。

 

图片


记仇本小女孩的例子便很有可能是秩序敏感期使孩子自主意识变强,对规则变得敏感。因此对大人的言行变得苛刻和执着,当大人言行与自己心中的规则不一致时,便开始“记仇”起来。

图片

孩子秩序敏感期有什么表现呢?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把他出生时所在的环境固定为自己的秩序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他对秩序的需要和认识。一旦这个秩序被打乱,儿童就会苦恼乃至生病。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这本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对夫妻带着孩子一起去旅游,有一次碰到没有婴儿床的酒店,孩子哭闹不止不肯跟父母一起睡,后来甚至出现抽搐的躯体反应,无奈找到医生和蒙台梭利。蒙台梭利观察一段时间后便拿枕头和床单摆成婴儿床的样子,至此孩子才停止哭泣,并且病也奇迹般好了。这个例子中,婴儿床便是这个孩子为自己设定的秩序,一旦这个熟悉的秩序失效,他就变得无所适从。总而言之,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有以下表现:1、自主意识变强:比如说要自己开灯关灯、自己上厕所、吃饭等等,如果家长拒绝了孩子的请求,那就又难免一场大吵大闹了。2、对事件的顺序、秩序规则有着苛刻的要求:比如说妈妈是女孩子,必须用粉色毛巾,爸爸是男生,必须用蓝色等无厘头的要求。3、有时候会表现很固执、不听话:“不”、“不要”、“不行”是口头禅 。4、情绪容易崩溃:很容易大哭大闹、甚至躺在地上耍赖不起来,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图片


蒙台梭利认为,若是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毫无秩序且杂乱无章的环境中,他的情绪及人格发展,甚至专注力都会受到影响。比如说,有些小孩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任何一件事上,无法持续的完成一项工作,他们很容易被一个东西吸引,但往往玩了没几分钟又被其他东西吸引去了注意力,难以专注。


图片


如何面对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我有一个朋友莉莉,她的女儿今年已经5岁了,最近跟我抱怨说她的女儿出门一定要自己摁电梯,有一次爸爸摁了,女儿躺在地上哭闹撒泼不止,搞得邻居看见十分难堪。还有一次,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把菜掉在地上了,非要捡起来吃,不给她吃,得,又开始躺了,弄的莉莉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好,她担心太由着孩子的性子来,会使她变得任性,因此询问我有什么干预方法。其实,如果这时候采取“镇压”的方式去纠正孩子的行为的话,很有可能会让孩子的“任性”加剧,导致亲子关系恶化,因此我给她、也是给所有父母两点建议:1、父母要有耐心,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的内在秩序感需要父母去维护,让孩子充分体会规则的一致性,这对儿童道德观的发展十分关键。父母应该尽量满足孩子对自主权、掌控感的需求,比如说孩子一定要关门,就交给他去关,如果关错了,待会重新去关就可。如果父母总是擅作主张、直接代劳,孩子就比较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家长如果总是用“这有什么啊?再闹就回家!都是惯的”不但不能大事化小,还会火上浇油,越描越黑。可以换成这样的共情言语:“妈妈知道你特别喜欢完整的”、“妈妈知道你想自己做”,不需要太高深的技巧,只要真的读懂孩子的情绪,理解他们的感受,把他们的想法描述出来,在特殊时期尊重孩子的秩序感,并不等于溺爱孩子。

 

图片


2、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父母应该给孩子逐步呈现规则的多样性,一直都是孩子摁电梯的,但今天爸爸摁了,那就要告诉孩子爸爸是因为什么原因摁了电梯:“爸爸没有遵守规则,没有想起来之前都是你摁电梯,爸爸很抱歉”。这样的措施能使孩子对规则的认识进一步的发展,慢慢让孩子知道规则是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孩子今后的人际关系发展做准备。但如果实在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的话怎么办呢?就像一定要捡掉在地上的食物起来吃,那爸爸妈妈应该把问题和儿童的行为去分离开来:首先要肯定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然后给孩子呈现多样性,让孩子理解多样性的存在,去接受它。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是好孩子,之前你都会把食物吃完对不对?可是食物掉在地上,它就脏了,我们不能再吃了哦,妈妈重新给你拿一个好不好?”去理解、接纳孩子。孩子的执拗阶段不会永远存在,虽然是非对错很重要,但理解和信任,才是亲子关系的基石。而拥有足够坚韧的亲子关系,才能保证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和要求有一个牢固、不可摧毁的锚。
上一篇: 初中校长调查发现的“初二现象”,每位学生都会遇到!
下一篇: 开学了,给孩子一份超详细的体育锻炼恢复攻略
     
版权所有: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
技术支持:微飞翔官网
 

主页 电话 地址 互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