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手机版
人生那么长,要不,我们结个婚吧?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4日

相信不管你是已婚还是未婚,都听说过催婚,长辈们给出的理由非常直接,你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别人家孩子都会打酱油,或者是你都这么大了还不结婚,我们都没脸出门了。

对于家长的催婚,年轻人是不以为然的,他们觉得结婚是个人的事情,跟年龄无关,跟他人无关,但其实随大流的生活方式,比如到了年龄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这种看上去没有主见的生活方式,可能更容易获得健康长寿的幸福生活。


人生那么长,要不,我们结个婚吧?


在《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一书中,心理学家津巴多教授提到,社会情境理论认为,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会不自觉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跟其他人一样,当我们的行为符合社会环境的期待时,我们的心理压力更小,我们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我们也更容易找到意义感,从而获得幸福。


01跟其他人相同更有归属感


对于那些被催婚的剩男剩女来说,年龄往往是被催婚最直接的原因。通常过了25岁,父母催婚的力度就加大了,到了30岁,催儿女结婚,更是成了很多父母的头等大事。

其实,从社会心理学上来说,跟别人一样,是我们的一种生存策略。在人群当中,合群也会让我们更有归属感,更有安全感。

在《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中,津巴多教授提到了自己做的一个调查,研究耶鲁大学的学生在入流程度上的变化。这里说的入流就是跟他人用一样的东西,有同样的品味。

研究选择了两类人,一类是由耶鲁大学预科进入耶鲁大学本科的学生,另一类是由公立高中进入耶鲁大学本科的学生。

研究结果发现,来自耶鲁大学预科的新生,比来自公立高中的新生更加入流。而到了高年级,来自预科的学生和来自公立高中的学生,入流程度差距越来越小了,也就是说到了高年级,学生们喜好品味都差不多了。


人生那么长,要不,我们结个婚吧?


这其实是说我们的品味中有很大一部分东西,不是我们自己喜欢的,而是其他人喜欢的,但是我们会通过社会从众的压力把这种喜好变成自己的。

婚姻可以说是社会对一个人最直接的社会期待,当大部分都在差不多的年龄结婚的时候,不结婚的人就会面临要不要从众的压力。

如果在该结婚的年龄没有结婚,父母催婚的压力,商业环境的压力比如买一赠一,第二杯半价,甚至当你想找朋友出来一起嗨的时候,他们以要陪家人的理由放你鸽子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社会并不欢迎特立独行的人,社会更欢迎合群的人,欢迎按部就班,做自己年龄该做的事情的人。

你可能会说,我无所谓了,我不在乎其他人的期待,但婚姻不仅是社会的期待,也是抵挡人生风雨的命运共同体。


02婚姻法中没有爱情,但婚姻是提供社会支持的共同体


很多研究都表明,在遇到重大压力事件的时候,比如疾病,失业等,可靠的社会支持会让人们更容易度过难关,或者从疾病中康复。而缺乏可靠的社会支持会增加人们因为疾病、自杀或事故等原因死亡的风险。

在所有的社会支持中,与我们关系最紧密的就是我们的家人,是我们的伴侣。

两个人结婚了,等于是把两个人的命运绑在了一起。两个人有互相扶持的义务,在一方遇到危机的时候,另一方需要竭尽全力地扶持对方。

看过一则法律故事,男人得了重病,需要一大笔钱。结果父亲要求儿媳妇卖房去救儿子,理由是,他对儿子的病没有救助的义务。而儿媳妇认为,自己就一套房子,买了房子,自己和孩子住哪里,万一救不活了,自己人财两空,带着孩子将来怎么办。

结果法官的判定是,儿媳妇需要卖房子去救自己的老公,因为他们是夫妻,法律规定夫妻要互相扶持。如果不想人财两空,就可以离婚了,离婚了就没有义务了。

而老父亲可以不用卖房子,因为他对成年的儿子已经没有责任了。

最后儿媳妇说她不想离婚,愿意卖房子救老公。这时候,老父亲非常惊讶地问儿媳妇,你不想离婚,愿意卖房。得到儿媳妇的确认后,老父亲说,那你们的房子不用卖了,卖我的房子。

听上去是不是很残忍,故事可能有演绎的成分,但婚姻这种共同体,确实能够给我们提供其他的关系所不能提供的支持。


人生那么长,要不,我们结个婚吧?


比如,在婚姻中,当你生病时,对方有照顾你的义务。

当你因为照顾孩子没有收入的时候,对方有提供经济支持的义务。

甚至当你破产的时候,对方也有与你一起承担债务的义务。

你可能会说,一直在说义务说责任,婚姻中的爱情呢,难道不是因为爱对方,才愿意为对方做这些事情吗?

确实,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爱情走到了一起的,但很不幸的是,根据情感专家的研究发现,爱情的保质期只有18到30个月,也就是说,再爱的死去活来的爱情,保质期也就两年半。但在这两年半中,在养育孩子,一起建设家园的过程中,足够让爱情变成革命的友谊,变成过命的交情。

就像中年夫妻常常调侃,握着老婆的手,就跟左手握右手一样,但砍一下就会疼。因为婚姻让两个人变成了共同体,是一起养育孩子,彼此扶持的经济共同体,是关心你、爱护你、愿意与你并肩战斗的命运共同体。


03婚姻提供的意义感,是其他关系不能代替的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我自己也能养好孩子,我赚了足够多的钱,我可以承担照顾自己的责任,我不要一地鸡毛的婚姻。

婚姻所带来的意义感,是帮助我们抵御孤独,确认自身价值和存在的最后的堡垒。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人生的意义,而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人生最重要的意义来自于,跟某个人,跟某些人建立起来的关系。

比如我们常说,我努力工作,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哪怕为此我要起早贪黑的工作。

比如,给另一半买了一件很贵的礼物,花了我大半月的工资,但看到他开心的样子,即使接下来要吃土,我也会感到有意义。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结,通过我的努力付出和我的家人,我的孩子联系起来,意义就产生了。


人生那么长,要不,我们结个婚吧?


我们大部分人的意义感都在跟家人的连接中。特别是一些长辈们常说,我这辈子都是为了孩子而活着。他们的一生可以说是,养大了孩子,再继续养孙子。如果不让他劳动,他就会觉得自己是没用的,是没有价值的。在辛苦的劳动中,他是自豪的,他能够确定自己的人生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他的心是充实的。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需要婚姻带来的亲密关系把我们拉到意义的道路上,在忙忙碌碌,鸡飞狗跳的烟火气中,让我们的付出、我们的努力、我们自己都有了存在的意义。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幸福的定义有很多,但一段婚姻无疑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意义。

你可以选择单身,也可以选择婚姻,但如果可以,建议你选择婚姻,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情,婚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我们少承担一些社会的压力。

同时,婚姻还可以帮我们抵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是帮助我们扛过人生低谷,从疾病中康复,共同应对生活难题的共同体。

而婚姻最为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某种程度上可以定义我们的价值,我们存在的意义,帮助我们抵抗心理上的孤独。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的作者津巴多教授曾说,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这也是津巴多教授很多研究项目的主题,用心理学来帮助人们获得成长和幸福。

这本《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便是津巴多教授在斯坦福大学教授普通心理学三十五年的结晶,现在已经出到了第八版,中文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将在近期上市。

希望我们都能够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在婚姻这个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文:记不住正态分布的蔷色  (爱读书爱学习的全职妈妈,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处理。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 当你的内在冲突消失,才有爱别人的能力
下一篇: 公益家庭教育心理沙龙活动招募
     
版权所有: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
技术支持:微飞翔官网
 

主页 电话 地址 互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