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些父母一开口,孩子就输了 |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9日 |
有些父母一开口,孩子就输了
孩子的“不说”,是从家长的“不听”开始 “我爸号称很民主,每次我一说自己的想法,他就说我幼稚,片面,总这样我就不想说了。”中国的父母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却做不到好好听一听孩子的心声。 爱他,请不要用 “不听”去伤害他 最伤害我们的是什么? 是遇到的挫折、困难? 是敌人的攻击、诋毁? 都不是。 是当我们意识到没有人真正想听我们说什么,特别是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不想听我们说什么的时候,那种孤立无援,不被认可。 著名心理治疗师麦克.尼可斯曾说过: 不被了解的感受是人类最痛苦的经验之一。 不被欣赏,没有反应,会掏空我们的精力,让我们缺乏生气。 当我们与一个不肯听我们说话的人在一起时,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 上海发生的17岁男孩跳桥事件让人扼腕惋惜,男孩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争吵,在回家的路上母亲在车上批评孩子,继而母子发生了争吵。 车子停在高架桥当中,男孩夺门而出,决绝的冲向桥边一跃而下,没能拉住儿子的母亲绝望地捶地痛哭。 这一幕,让人心痛,如果这位母亲能听一听孩子的牢骚抱怨,是不是事情能够不一样? 这些帖子里,写满了孩子们的痛苦、无助。 家,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而很多时候,不会倾听则将爱与温暖变成了恨与伤害。 而父母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正是伤害的实施者。 倾听—父母的必修课 孩子从呱呱落地,我们开始无条件地爱他,他开始会说话,能走路,每一天的一点进步都让我们欣喜若狂,我们用充满爱的欣赏的眼光看着他。 可是慢慢的我们的目光里开始加入了殷切的希望,我们不自觉的幻想他能力超群智商卓越,我们暗暗地期望他出类拔萃,有了这些以爱为名的期待后,我们开始体会等待的焦虑和失望的愤怒。 我们想让他变得更好,我们想让他品学兼优,我们想让他未来的人生顺遂,这有错吗? 没有! 但是如果你期待孩子只是在你设想的“模具”里成长,那就大错特错。 爱孩子不是爱那个你理想中的孩子,而是爱这个独一无二真实的他。 爱孩子就要学会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我们曾经都是孩子,作为曾经的少年,现在少年的母亲,是否还记得曾经叛逆的自己,曾经对父母的行为的厌恶 。 可还记得还是少年的你,也曾暗暗发誓:我将来一定不会这么对待我的孩子。 那么我们要怎样倾听呢?
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每个孩子都有能力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做出反应,而如果你连好好了解他都做不到,又何谈爱呢? 相比各种说教教导,一位乐于倾听的爸爸或妈妈,给予的尊重和安全感,才是孩子探索的动力; 对于孩子来说,即便是和善的说教,也是强加给他们的,唯有通过思考建立的“私人逻辑”和“内在信念”才能够真正指导他的行动。 只有当父母不再认为孩子是自己未完成的作品或手中待塑的陶土之后,才能开始真正听孩子说话。 爱他们,那么请放下我们想控制、改造、操纵以及改善他们的这些企图,专心听他们说话。
作者:靖格格来源: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 - The End -
|
上一篇: 想要孩子树立正确的偶像观,父母的引导作用必不可少 |
下一篇: 从吼叫到沟通:如何用爱的语言重塑亲子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