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手机版
如何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大咖们这么说...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5日

如何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大咖们这么说...


北大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所做系列研究的重点成果。例如,在家庭中,父母的严厉、不可预测性、养育方式不一致,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关键因素。在学校内,教师的不当批评可能造成儿童创伤后应激症状,并降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青少年激惹易怒与后续抑郁症状的发展高度关联,可作为早期预防、干预的靶点。
方院长还提到,北大心理研究团队成员与企业合作,结合眼动、智能语音和可穿戴设备,配合AI算法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进行多模态测评,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发现不及时、诊断率低、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团队成员还深入一线开展干预和教学工作,积极建设网络干预平台。以科研指导实践,以实践反哺科研,北京大学将继续攻坚克难,为缓解我国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而努力

俞敏洪:让孩子身心愉快的学习和成长,需要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以《如何让孩子身心愉快地学习和成长》为主题,就中国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及教育公平、独生子女、社会压力、乡村学生心理问题等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俞敏洪认为,让孩子身心愉快学习和成长,根源并不在孩子本身,而是在于老师和家长。具体做法上,一是要改变知识教学的方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将知识进行趣味化讲授;二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点。兴趣点是孩子学习动力的最重要支撑,要探索开发孩子的兴趣点;三是教会孩子什么叫做团结友爱、善意、怜悯。俞敏洪强调,现在的中小学很多都在强调竞争性的教育模式,小学、中学更多的是强调竞争性的教育体系,而不是友爱互助。如果一个同学得到周围老师、同学的关心,这个孩子心理健康一定不会有大的问题;四是加强孩子的志向教育和理想教育。一个好的理想教育一定是可以激发他们心中的斗志,让他们愿意为自己的前途去奋斗。


圆桌1

如何调整父母、教师心态,为孩子减压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姜雯,大儒心理创始人徐凯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新影,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周雷参加了圆桌论坛,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秘书长马国川主持圆桌。嘉宾们就当下普遍存在的学生厌学、拒学问题,以及如何缓解焦虑等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副书记姜雯认为心理健康的问题伴随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儿童青少年时期非常关键,应该受到特别关注。这是因为儿童时期对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一些青少年时期的问题会延续到成年。姜雯强调,家长与孩子的日常交往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看待;第二是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的锻炼和正常的社交生活。
大儒心理创始人徐凯文博士指出,大儒心理致力于为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咨询服务,而近年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儿童青少年数量连年攀升,其中最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是厌学、拒学问题。如此普遍的厌学、拒学现象,说明问题的症结不在于某一位学生,而在于教育环境。学习过度强调竞争,导致内卷、内耗,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导致大部分家长都期待孩子上名校,以为考上了名校人生才能幸福,大部分孩子都认为考不上好大学便没有出路。教育进入了某种误区,离开了立德树人的本质,也因此导致青少年“空心病高发。只有治理好教育雾霾,引导孩子找到更丰富的精神意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还社会以一代健康、有创造力、有好奇心、热爱求知的儿童青少年。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新影表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极为突出,对于家长来说很多教养行为、习惯方式都是潜移默化来自于家长的长辈,带有传承性,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自己的教养方式有问题。另外可能跟我们的文化氛围有一定的关系,与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因为家长一旦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报难免就会心态失衡。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回答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时表示,心理问题首先是家长带来的。詹大年介绍,通过自己10多年的观察、研究,一方面是家长对一些固有的概念的认知出现偏差,比如广义的学习与狭义的课本知识学习对立起来。第二是对于焦虑的处理方式不当。我们很多成年人觉得孩子成绩不好,第一时间不是自己消化焦虑,处理焦虑,而是转移焦虑,把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这就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焦虑。所以,保护孩子让他安全正常地长大才是成年人的第一责任。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周雷提出,要从根本上缓解家长和学生的教育焦虑,首先在教育的一些制度设计上进行探索。例如,当社会讨论高考是否公平时,更多地是从它会否带来阶层跃升机会的角度来评价,却未能意识到人才选拔系统或许更应锁定具有创新型、突破性思维的孩子。周雷建议开办不同形式的创新学校,并认为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是缓解家长、儿童青少年焦虑的关键。

圆桌2

心理安全,让生活更美好!

华夏心理创始人苏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王俊秀,国家安全学创始人、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刘跃进,华夏心理学校校长、北京华夏国科心理学研究院副院长魏世伟参加了第二场圆桌论坛,嘉宾们就如何构建心理安全防线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圆桌由大儒心理创始人徐凯文主持。

华夏心理创始人苏晓明分享道,汶川地震后,华夏心理组织咨询师志愿者规模化服务受灾群体,但部分群众对心理咨询持忌讳态度。病耻感,是精神心理行业难普及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苏老师建议国家由上至下采取一级预防措施,将心理安全上升到社会齐抓共管的事业,上升到预防碘缺乏、预防酒驾一样的高度上来,促进普罗大众对心理健康的认知,提升预防意识,降低病耻感和偏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王俊秀对社会心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答,他认为,安全感和获得感、幸福感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三感”。研究发现,安全感是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基础,没有安全感,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会高。另外,获得感是慢慢积累的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有幸福感。所以安全感是获得感、幸福感的基础。
国家安全学创始人、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刘跃进认为,人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国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和根本目的。而国民安全除包括身体安全外,也包括心理安全。心理问题会降低国民整体素质,也会威胁到国家安全。刘教授还提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具有波动性和脆弱性,保障他们的心理安全,更需要对教育部门领导、校长、老师、家长进行保护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通力合作为孩子营造有利于心理安全的条件。
华夏心理学校校长、北京华夏国科心理学研究院副院长魏世伟强调要把心理健康的重心前移,别等病了再诊断。比如说一些小孩会开始不说话,不跟别人交流,原因可能是受父母、学校的影响。如果从这些征兆的早期入手,就非常可能及时扼制住心理问题的产生。
目前华夏心理正在积极地研发大数据+AI的智能聊天机器人,用高科技的手段,更贴近生活的场景,更低廉的价格,普及、惠及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希望技术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应用,将会成为心理安全问题的一种解题思路。

文章摘自青少年心理与教育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ͼ����_79b9b322d4772e00870d2a7ee0036577_99342.png

上一篇: 开学在即!这份收心指南,老师、家长、学生看过来!
下一篇: 脑科学告诉你:当下为什么这么多学生变得爱“躺平”?
     
版权所有: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
技术支持:微飞翔官网
 

主页 电话 地址 互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