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手机版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与其取悦他人,不如取悦自己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4日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与其取悦他人,不如取悦自己

原创 十点邀约作者 十点读书 2022-09-11 20:14 发表于福建

1.png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抑郁症”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很多人感觉,他们的负面情绪都来自于身边的人,仿佛最亲近的人伸出双手,将你的人生拖入黑暗。


在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的著作《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就有这么一个深陷抑郁的蛤蟆先生。


从小到大,蛤蟆先生都绞尽脑汁想获得他人的认可,可在众人眼里,他只是长不大的孩子。


于是,得不到大家认可的蛤蟆先生抑郁了。


后来,急于摆脱困境的蛤蟆,找到了心理咨询师苍鹭,通过10次心理咨询,他终于明白:想摆脱抑郁,唯有取悦自己。


你只看到他的不靠谱,却不懂他的悲伤


在朋友眼中,蛤蟆是个自大虚荣的富二代。


他行为乖张浮夸,衣着鲜亮得过分。


有人曾劝他低调些,可他总是有一万个反驳的理由。


蛤蟆先生虽然放荡不羁爱自由,可他真的快乐吗?


其实,他一点儿也不快乐。


从小,他就是家里的边缘人物,父亲对他只有苛责,连一个拥抱都很少给他。


毕业后,父亲让他接管家族酿酒厂,但他从小就对那个地方心生恐惧。


可哪怕他万般不愿,最终也只能硬着头皮接过。


本该他自己做主的事,自己却没有发言权,任由父亲决定他的命运。


脑海里似乎总有个声音告诉他,只要父亲关注你,你就是最棒的。


于是,他放任自己,用浮夸的行为来吸引父亲的注意。


哪怕父亲去世后,他还是改不了这个毛病,千方百计地要引起朋友们的注意,仿佛这才是他生存的意义。


有一天,蛤蟆买了最漂亮的大篷车,打算跟朋友们去旅行。


起初旅途很愉快,但后来,他们突遭交通事故:一辆飞驰而来的汽车,撞坏了大篷车。


崭新的大篷车变成了一堆碎片,车里的朋友也摔得七荤八素。


可对于这一切,蛤蟆都视而不见,此时唯一能入他眼的,就只有那辆奔驰而去的汽车。


汽车那飞一般的速度,让他深深着迷了。


从此,他迷恋上了飙车,甚至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一见到车就想开走。


终于,他因为偷车入狱了。


即便出狱后,蛤蟆对于飙车探险的兴趣也丝毫不减。


他一见到朋友,就会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探险经历。


可朋友们却对此嗤之以鼻,大家都把他当成笑话来看,甚至还有人出了本书,将其糗事公之于众。


朋友们的态度,像一桶冷水,把蛤蟆的热情浇灭了。


似乎就在某个瞬间,一直乐观的蛤蟆失去了快乐的能力。


他的信心在大家的指责声中被一点点捏碎,变成一团聚不起来的散沙。


蛤蟆,抑郁了。

只知道取悦别人,却不懂回应自己的心


抑郁把原来那个风度翩翩的公子哥,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臭蛤蟆。


他整日闭门不出,直到朋友们发现了他的反常行为,才纷纷赶来看望他。


苦苦相劝,却只能换来蛤蟆有气无力的回应,朋友们认定,蛤蟆需要进行心理辅导了。


对于蛤蟆而言,接受心理咨询,只是为了取悦朋友、完成一项任务罢了。


可心理医生苍鹭却一本正经地告诉他:“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


这让蛤蟆知道,心理疗愈是个自发的过程,只有为自己负责,才有可能改变自己。


在咨询中,苍鹭从不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是不断地问他“你感觉怎么样?”


在苍鹭的指引下,蛤蟆探索了自己的童年,并试着去链接自己的情绪。


小时候,面对强势的父亲,蛤蟆习惯性地选择顺从,在与父亲有冲突时,他总是第一时间道歉。


长大后,他的朋友老獾,代替了父亲的角色。


老獾总是声色俱厉地教训蛤蟆,揭他的伤疤,然后要求他悔过自新;而蛤蟆每次都会很配合地痛哭流涕、忏悔一番,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接受心理辅导后,蛤蟆才发现,他在父亲和老獾面前的顺从,只是为了防御他们的攻击,本质上,自己还是依赖着他们。


一天下午,老獾不请自来,又开始对蛤蟆进行批评教育,甚至提出了个无理的要求:要蛤蟆让出校董位置,由獾来接任。


蛤蟆想都没想,就下意识地道歉,但转念一想,自己很喜欢学校董事会的工作,并不想就这么放弃。


此时,蛤蟆想到了苍鹭曾经问过他的那个问题:“你是要听从别人的声音,还是要允许自己做主?”


蛤蟆一度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话题,可这次他终于明白了:这恰恰是一个关键问题,甚至决定了自己的未来。


想到这里,他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拒绝老獾,守护自己热爱的东西。


这一次的拒绝,让蛤蟆感觉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愉悦,而更让蛤蟆开心的是,当朋友们得知这件事后,都觉得蛤蟆处理得很棒。


抑郁之源,往往是明知不愿意,却又强迫自己而去取悦别人。


咨询过程中,蛤蟆回顾童年,试着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味追求别人的认可。


蛤蟆感觉,失去的力量,一点一点地回来了。

懂得取悦自己,生活也会取悦你


在拒绝了老獾不合理的要求之后,蛤蟆的心情一天好过一天,他突然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


他开始饶有兴致地划游艇,津津有味地搞社交……朋友们渐渐发现,那个充满活力的蛤蟆又回来了。


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他对工作的态度上。


以前的他对工作毫无计划,得过且过;而现在,他心里仿佛有股力量在不断告诉他:要成长,要拼搏,要通过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不想像以前那样坐吃山空,他决定要像祖父那样去创业!


他用父亲留下的遗产,成立自己的房地产公司,主营方向就是乡村庄园。


之后,他又和合伙人一起,商谈出了详细的计划表,有规划,有日程,有行动。


当一切走上正轨时,蛤蟆才发现,在他满足自己要求的同时,生活也向他伸出了善意之手。


朋友们为了庆祝他康复,精心准备了一场午宴。


在午宴上,蛤蟆一改往日的浮夸风,用坚定的语气告诉朋友们自己的创业计划。


此时此刻,就连一向挑剔的老獾,也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得到了鼓励的蛤蟆趁热打铁,他加入了业余戏剧社,在舞台上尽情地释放自己对表演的热情。


当朋友们得知,蛤蟆将领衔主演下一部戏剧时,大家都要求先睹为快,并热情满满地附和起蛤蟆的演唱。


如今,蛤蟆已经成为朋友中的焦点,大家发自内心地欣赏他、喜欢他。


而促成这一系列变化的,正是蛤蟆对自我的探索。


面对没有安全感的童年,他选择原谅自己的父母;面对朋友不合理的要求,他选择坚定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他还是那个渴望得到大家喝彩的蛤蟆,只是这一次,他以演员的身份站在舞台上,坦然享受这万众瞩目的感觉。


蛤蟆终于重新认识了自己,走出了阴霾,过上了他想要的人生。


曾经的蛤蟆,总是把人生的主动权交给别人,似乎得到别人的赞赏,才是他快乐的源泉,反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渴望。


现在的蛤蟆,学会了在自己的世界里怡然自得,他可以从容地面对他人的评价,也可以跟理想的自己进行比较。


蛤蟆的故事,告诉我们:懂得取悦自己,生活也会取悦你。


正如古训所说:“悦人者众,悦己者王。”


当你觉得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其实是审视自己的最好时机。


毕竟,只有被自己善待的人生,才能发出耀眼的光。

文章摘自十点读书,作者 | 遇小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ͼ����_79b9b322d4772e00870d2a7ee0036577_99342.png

上一篇: 好书共读|《养育你内心的小孩》线上读书会组员招募
下一篇: “心理健康”: 人要有个好性格 ●赵广才
     
版权所有: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
技术支持:微飞翔官网
 

主页 电话 地址 互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