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讲道理没用,要看到他内心的需求 |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8日 |
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讲道理没用,要看到他内心的需求
每次提到《大话西游》,我都会想起那个絮絮叨叨的唐僧。尤其是他说的话,想起一次笑一次:“悟空你也太调皮了,我跟你说过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你怎么又……你看我还没说完你又把棍子给扔了。月光宝盒是宝物,乱扔会污染环境,要是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每次听完,我都忍不住要深吸一口气,然后翻个白眼:救命啊,怎么会有这么啰嗦的人。我一度以为,像唐僧这样的角色,完全纯属虚构,只是为了搞笑。直到有一次,布妞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改变了这个看法。布妞每次出门,都喜欢用手去摸扶梯,也不管那扶梯干不干净,她的手总是搭在上面。我告诉过她,扶梯脏,手上有细菌,袖子会弄脏。可她总是不听。有一次,她又用手抓扶梯。我一看,那上边的灰尘厚厚一层。我再也没忍住,噼里啪啦就跟她讲道理:“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用手去抓扶梯,你怎么又抓。你没看见那上边的灰尘多厚吗?你看看你的手,是不是脏兮兮的,都黑乎乎了。你等会把手塞嘴里怎么办?忘记洗手直接吃东西怎么办?不会生病吗?就算不生病你看这袖子这么脏,我不难得洗吗?”我还想一口气接着往下说。布妞瘪着嘴,眼泪水在眼眶打转,一脸委屈地打断我:“妈妈,你不是爱我的吗?怎么又说我?”我愣住了,天啊,我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啰嗦了?啰嗦得有点像......唐僧。孩子不听管,我们讲道理。讲完孩子还是不听,我们接着讲,越讲越多。道理一箩筐,可孩子越听越不耐烦,越听越叛逆,越听坏习惯越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低情商父母,才不停地讲道理 我听朋友讲过一个故事。她女儿有次生病,但却非常想吃冰淇淋。朋友为了劝她吃药,便承诺说,等你病好了,妈妈一定给你买冰淇淋。为了得到心心念念的冰淇淋,女儿忍着想吐的情绪,把那些又苦又难闻的药全都喝进肚里。后来女儿的病终于好了,她兴奋地拉着朋友就要去买冰淇淋。想吃就吃吧,朋友其实也愿意给孩子买。可坏就坏在,那几天正好变天,本还热得冒汗的天气,突然变得冷飕飕。孩子病刚好,哪能在这么寒冷的天气吃冰的呢?于是,朋友左一句右一句地开始劝:不是不让你吃,实在是这天气太冷了,你胃会受不住啊;你病刚好你自己也清楚啊,如果这时候吃,若生病了不又得吃那些苦药啊;你是个大孩子了,要懂事一点啊,哪还能这么任性呢?女儿抽噎着跟朋友说,你就会不停地讲道理,我有多想吃冰淇淋你又不是不知道,你都不关心我,只知道不停地说我。朋友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她急着想要孩子改变主意,只顾着不停地讲道理,却忘了关心孩子背后失落和委屈的情绪。其实,我们早该发现,讲道理,真的只会把亲近的人一点点推开。比如你在工作上遇到困难,回来跟伴侣吐槽。伴侣却跟你说,我早告诉过你了,你就不该那样做;你早应该改变,你看看你平时的表现,能把工作做好吗?我告诉你,你下次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面对这些话,你是感激他的大道理,还是不耐烦,觉得对方不理解你?《亲子沟通密码》中有一句话:我们的说服就意味着他人的失败,我们的道理越充足,就显得他们越愚钝。讲道理,潜台词其实就是:“你是错的,你不懂,我懂,你要听我的。”当孩子执着于某一件事时,他可能有某种我们没看到的需求,他正是通过执拗、叛逆、唱反调等方式,来向我们传达他的需求。我们若能发现需求,并且理解情绪,那么事情就会好办很多。 高情商妈妈,会这样启动孩子的左右脑 不停地讲道理,除了浪费你的口水外,可能还能喜提“叛逆娃”一枚。所以,想要孩子听得进你的“道理”,不妨改变下沟通方式,让话语拐一个弯。
文图摘自布谷妈妈。版权是呼吁原作者,如有不当使用,请联系删除。 ![]() |
上一篇: 父母的身体和情绪垃圾,会流入孩子的身体 |
下一篇: 脑科学告诉你:当下为什么这么多学生变得爱“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