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何成为一个适应孩子需求的父亲或母亲? |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5日 |
如何成为一个适应孩子需求的父亲或母亲?
面对孩子,尊重、欣赏、接纳……这似乎是一些简单的常识。 02请不要用僵化的模式教养孩子要想接纳孩子,我们就得摆脱有害的陈规,在更深的层次上与他们交心。当我们让自己与孩子的脉搏同步时将会发现,每个孩子想从父母身上得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有的孩子需要我们温柔舒缓,另一些孩子则需要我们刚毅果断——即使从他们的表情上也看得出来。 一旦我们接纳了他们最本质的特征,就需要重塑自己以回应他们的需求。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飞速变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放下为人父母的架子,逐步变成一个适应孩子需求的父亲或母亲。 我一直深陷于对女儿的预期当中,所以久久不能相信现实中的女儿竟是这样。接受女儿的现状比应对生活中她的具体问题还要困难。 我们大多数父母是不是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通常与处理现实中的问题相比,调整我们的期望值是更难跨越的障碍。 如果我们的孩子做出了一个行为,而我们认为这个行为是“坏”的,是不容妥协的,那么恰当的反应是坚持原则。但如果这种“坏”是由于他们无法控制痛苦情绪而引发的,那我们就应该给予理解。 如果他们依恋我们、粘着我们,那我们也许应该殷勤地抚慰他们一番。如果我们呵护过度,没有充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那我们也许应该引导他们如何安详舒适地独处。 如果他们希望一个人安静地待着,享受个人的空间,那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场所并予以尊重。 如果他们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吵闹疯玩,那我们就不要去干涉,任他们尽情享受。如果他们该做功课却还在吵闹,我们就需要约束他们,要求他们集中注意力。 在给与尊重和认可的同时,我也接受这样的信条:孩子需要某些严格而清晰的行为界限,才能健康成长。 ![]() 03接纳孩子与接纳自己 接受我们的孩子,接受他们最原始的本真,这随之引出了另外一个题目:作为某个特别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我们也要接纳自己。 我们接纳孩子的能力与接纳自己的能力直接相关——包括接纳当下与未来的自己。说到底,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做一个自由思考者和精神自由者,那我们怎么能将孩子教养成这样的人呢?如果我们自己尚不能独立自主,怎么能教养出这样的孩子呢?如果我们自己的精神受到压抑、自暴自弃,怎么能教养出另一个完整的人,造就另一副健全的精神呢?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接纳自己的,也许对你们有帮助:
04接纳,从真实的了解开始 我们必须准确地发现自己不能接纳孩子的原因,否则我们或将试图去修塑他们、控制他们、支配他们,或将听任自己为他们所支配。 我们得认清最关键的一点:如果我们在彻底接纳孩子的问题上有什么困扰,那么问题的源头一定来自我们过去的经历。 如果我们不能全面接纳最真实的自己,那就永远无法接纳我们的孩子。接纳孩子与接纳自己是紧密相连的。 尊重、赞赏孩子的程度取决于我们尊重、赞赏自己的程度。 如果我们怀有一种受害者的心理,就有可能告诉自己:“我的孩子目中无人,永远也改不了,我就接受吧。”这样的想法不是接纳,而是放弃。 反过来,如果我们抱有胜利者的心态,就有可能告诉自己:“我的孩子是个天才,我接纳他。”这也不是接纳,而是夸大其辞。 当我们修塑孩子,希望他们迁就我们的期望时,我们对他们的核心本质采取的是抗拒的态度。如此一来,我们的努力自然只能是徒劳无益。 相比之下,当我们随时随刻接纳孩子的本真时,就会得到一种释然的感觉,内心也会变得宽阔。 当我们不再追求控制欲的满足时,就会同孩子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 如果我们从孩子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从自己的想象出发,就能够帮助孩子塑造起同他们的本质相协调、相适应的人格。 许多父母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更别说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更新了。 要想打破偏见,我们就必须真正地进入当前的状况,并彻底地开放自己的心灵。我们需要扪心自问: 我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吗? ![]() 写在最后 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对孩子们失望,即使如此我们也要表达出接纳,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样的现象是正常的。 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承担了不该承担的东西,成为了满足父母在形象、身份、规范、权力等方面的自负感的工具,与成为真实自我的道路分道扬镳。 但真实自我是不会消失的,愈演愈烈的冲突会在青春期爆发,反过来对父母产生巨大的影响。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影子"——那个怀有控制欲的自己。 放下维护“好父亲”与“好母亲”的执念,坦诚面对自己被孩子的问题搞得心力交瘁的事实,在适当的时候,坦然向伴侣、亲友、专业人事寻求帮助吧。 文章及配图源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不当使用,请联系删除。 -END-
|
上一篇: 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是母亲情绪稳定,父亲“不讲道理” |
下一篇: 脑科学告诉你:当下为什么这么多学生变得爱“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