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日报: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当父亲的都该看看 |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6日 |
人民日报: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当父亲的都该看看 父亲,应该是子女教育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给他最好的陪伴和教育,是每位父亲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好父亲? 人民日报曾给出了10个建议,值得分享给所有爸爸,收藏起来反复阅读。 1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童年时期是孩子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他们的日常活动,也是教育他们的最佳途径。 陪孩子玩耍时,父亲独有的冒险精神和探索精神,能释放孩子天性,激发孩子探索欲,唤醒孩子更多可能性。 一个没大没小,充满童心童趣的父亲,才是孩子最大的幸运。 2
很多教育问题,看似出在孩子身上,但“根”在大人。 努力做一个学习型的父亲吧,因为榜样比训斥更有效。 3
父亲的坚韧、顽强、责任感,这每一个标签,都会成为孩子最好的教科书。 父亲的爱,蕴藏着巨大的勇气和力量。 父亲对待人生的态度,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滋养和示范。 4
汪曾祺曾经严厉批判过: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 不妨多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想法,回应孩子的需求,接纳孩子的情绪。 唯有如此,孩子才会亲近你、尊重你、敬畏你,和你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5
父亲一定要“慈”。 因为父亲是有力量的,父亲慈爱,孩子认为是有人撑着的,天塌不下来。 父亲的慈爱要给孩子两种感觉: 要给孩子一种胸襟。告诉他这个事儿眼前看是个大事,回过头看没什么大不了。 我有力量,但是我不随便滥用,和孩子是朋友一样的感觉。给孩子建议,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6
就像心理学家皮耶罗·费鲁奇所说: “为人父母,你是被赋予照顾一个孩子的特权,以及再次成长的可能。” 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孩子的问题,不带着标准答案去禁锢孩子的思想,承认自己的不足,看见孩子的优势,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父亲。 7
摆事实、讲道理,有条不紊地和孩子分析,直到孩子心服口服。 好的父亲,都懂得循循善诱,让孩子明事理、辨是非。 好的教育,都是在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教会孩子做事做人的道理和准则。 8
心理学家胡慎之说过:人生90%的短板,是来自父爱缺席。 请每一位爸爸,务必重视起孩子成长的“重要时刻”,让他感受到被爱、被重视。 父亲是决定孩子性格、奠定孩子人生轨迹的那个人,父教不可缺失也不能替代。 9
经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往往更聪明,精力更旺盛,也更善于交际。 教育孩子,并没有什么高明的技巧,不过就是爱与陪伴。 不要以为这些小事无足轻重,那关系着孩子一辈子的幸福与前途。 10
心理学家曾经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 同样一句话,如果由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妈妈的50倍。 父亲的嘴,就是孩子的路。 你若给孩子的是鼓励、是赞扬、是肯定,孩子往往一路收获鲜花和光明。 有人说,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尤其是爸爸。 一个好父亲,能做到下班的路就是回家的路。 一个好父亲,能懂得教育孩子是有有效期的。 一个好父亲,会努力栽培自己做儿女的榜样。 再忙碌的父亲,也要努力成为好父亲,做好孩子的领路人。 文图均摘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不当使用,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 人民日报: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当父亲的都该看看 |
下一篇: 从吼叫到沟通:如何用爱的语言重塑亲子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