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手机版
生命在于试错,远离完美主义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7日

01

世界上的大多数人

都处于完美主义的怪圈

前段时间有条新闻,说的是近一个月来,国内高校3国家杰青离世。这些杰出的科研人才,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早早就评上了教授杰青,可因病离开时,都只是中年而已。但在高度竞争化的现代社会,这样的新闻已经是屡见不鲜。

强烈的焦虑感,驱赶着每一个普通人都在拼命奔跑,好像你不去追求某种极致的成功,就是生活的loser,就会被社会淘汰一样 

即使是很多已经取得非凡成就的成功人士,也会拥有完美主义的执念。 比如说,在我们看来已经接近于完美的乔布斯,却用自己的完美主义攻击了自己。

他小的时候是弃婴,亲生父母非常年轻,在未婚的时候就生了他,然后把他送人了。之后,辗转了很多次,一路经过很多家庭,最终才到一个非常有爱的家庭里面。

这个家里的养父母就给了他非常好的教育,但是,他却终其一生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他的信念里 一直觉得自己非常糟糕,肯定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最初的父母才会嫌弃他。因此,他过着非常执着的一生,不管是对自己的产品,对自己,还是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想尽善尽美。但最终, 也用这种完美主义攻击了自己,身患重病去世了。

我想,不管你在任何国家,拥有任何肤色,可能都会有点完美主义,都会偶尔走入一个完美主义的怪圈。

我自己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事情,要么不做,要么争取做到最好,永远只徘徊在这两个极端。这是因为,我们从小的教育环境或是主流的价值观,就让我们不停的去比较,去追求所谓的成功,成为人上人。 

在这种充满竞争和比较的大环境里, 一个人产生自我嫌弃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就成了一种普遍状态。   

当我们从小被教育说你要去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的时候,他就暗示了 资源是匮乏的,在有限的资源里面,你一定要不断的努力,变得更强大。比如,青春期的时候,你会不自觉的跟周围的人比较,会特别在意自己的外形是不是足够漂亮,性格是不是足够合群,足够有个性。又比如,只有考试满分,比赛第一,才能赢得老师和父母的认可。

但是,这种对更好地追求,其实是一个死循环。因为,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永远会有下一个目标摆在你前面。考了县级第一、省级第一,全国第一,还有世界第一,但是,没有人能够成为那个全宇宙的第一。

在这种完美主义的怪圈中,你每天忙忙碌碌,不停的往前,心灵却被慢慢被蒙上了灰尘,看不到自己生命的真正意义。

就像电影《心灵奇旅》中的那个忘我之境,最开始你可能是因为喜欢一件事,专心致志,忘我陶醉,可一旦你被自己的执念驱使、在欲望和焦虑中迷失了自我,就会成为你自己也不认识的怪物。

02

完美主义怪圈

形成原因

每一个完美情结或完美主义的背后,都有一个没有被接纳的子人格,你总想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是因为你接纳不了那个不好的,比如说无能的、没用的、笨笨的,丑丑的,不如别人的那个自己。

可是,每个人都是完整的个体,不可能只有优点没有缺点你只有去接纳自己的每一个子人格,允许自己的不开心,不完美或是不好的特点,才能够去整合成自己的主人格,从而活出那个更有活力,更真实,更完整的那个真正的你自己。

一个人最主要的关系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那么,你怎么样去看待你自己呢?你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当你去定义自己 哪方面优秀,哪方面不优秀,当你跟别人说,觉得自己有哪个不完美的点的时候,你一定是对自己有评判。    

如果你不接纳自己的缺点,你就永远在自我攻击。很多时候,别人攻击你,你还有方法应对,但如果你总是活在自我攻击里面,对你的人生是毁灭性的。你永远在跟内心的那个完美的自己,那个高期待的自己相比,总是去不停地去暗示自己说:我做的不够好,我还可以做得更好。

你习惯化的生活模式,你对自己的评价,它往往反映了你内心最大的信念,也就是你对自己哪方面的不接纳。

我们要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里,自己和自己的关系里面,不断地去觉察,它到底传达给自己怎样的信号,自己内心到底有怎样的信念。

因为,只有察觉到自己内心的模式,才能不断地去疗愈,直到慢慢明白,不完美才美,知道不管自己做了什么事,别人有怎样的评价,它都是完美的,你的每一种经历,都是表达自己的机会,你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有意义的。只有这样才能慢慢改变自己,否则这种对自己的苛刻,最后都会在你的生命中,以某种形式呈现出来。

你要记住,关照自己,接纳自己,爱自己,是我们人生中最伟大的慈悲之举。

03

如何走出

完美主义的怪圈

第一,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完整的人,你的缺点就是你的优点,要接纳全部的自己。

有本著名的心理学书藉叫《不完美,才美》。我们要追求完整,但不要追求完美。为什么要去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呢?这是因为,不完美才定义了我们是谁

我们每个人,一定是立体的,有硬币的正反面,绝对不可能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存在,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各种各样不同的碎片才整合成了完整的宇宙。宇宙原本就是由很多不同的碎片所组成的,强弱互换、虚实相生、阴阳相伴,这种多样性才是宇宙最真实的样子。所以一个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另外,你的缺点,恰恰代表了你的独特性,它是你最大的特长。只有你接纳了这些缺点,认为现在的自己是最好的,才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比如,很多人会有类似的感受,自己为何会喜欢上一个人呢,不管是自己的伴侣还是让自己怦然心动的那个异性,绝对不仅仅是因为他有多优秀,而恰恰是因为他的缺点,正是他的那个不足让他觉得特别可爱,特别跟自己同频相惜,对吧。如果你爱的是真实的他,一定是爱他的缺点,而不是优点。

又比如,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电视里面播放一个马拉松冠军,他如何从九十分做到一百分,精益求精,你肯定会特别无感,因为,这个跟你生活毫无关系,对吧?但如果是你的邻居大妈,原来特别的胖,年纪又大,但她去参加了跑马,最后通过自我重塑,完成了马拉松比赛。那他这个故事就特别激励你,对吧?

所以只有一些有缺点的人,他最后的成长故事才会对普通人有帮助,在进行个人成长学习时会经常听到一句话,叫,是你的不行才最终成就了你。

也就是说,正是你的缺点,你的人生功课,你最开始看起来很不行的那个点,最后反而会是你的特长的武器,最终会成就你。就好像非常内向的,不擅社交的扎克伯格、马化腾,最后却做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社交软件一样。因为你每天都在想着去改变缺点,久病成医,当你接纳了这个缺点以后,人生就会一下子圆满,你经历过的所有苦难都将是你的财富,你可以帮助到很多和你一样的人。所以,我们所有的缺点,就是我们的独特性,也就是我们最大的长项。

第二,完美就是完蛋,先完成再完美。

完美是什么?完美就等于说你有评判性和分离心,在你的世界里,总觉得还有一个更好的 更应该成为的一个社会,你会有很多的好坏对错,是非黑白。其实,这一切都是缘于你的不接纳,你在评判他人评判社会的同时,也同时在评判和不接纳自己。

在很多影视作品里,总有很多类似的桥段,父母一代为了弥补自己出身或能力上的遗憾,拼尽全力给孩子营造更好的环境,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好,可最后,子女却活成了和父母的翻版。究竟原因,很多都是因为父母这种强烈的完美主义和控制欲,把孩子逼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所以,我们一定要允许自己各方面都不行,接纳自己的缺点

比如,在亲子关系里,你要做六十分的妈妈,你要接纳孩子的所有的侧面,不要让他跟别人比较,放下你的评判心。不要把你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很多曾经的“别人家的孩子”,人生看起来好像很成功,不断追求完美,他最后的下场反而并不是很好。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哪怕别人有一点否定,它就会全盘的自我否定,人生就会立刻崩溃。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社会和父母对孩子的关注,给孩子一个正向的期待,是非常好的。但是,千万不要走到这种高期待,或者是过度关注里面,这种过度关注就是一种负面的影响。所以你如果总觉得说你是一百分的妈妈,你总想孩子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那你最后对孩子影响肯定是不好的。

另外,如果你很不幸正好处于父母的高期待里怎么办呢?

你可以想想,父母对你的高期待,他的出发点都是因为爱。但父母不接纳你的不完美,这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啊。对吧,他们把对自己的不如意,对自己的期待投射到你身上,你完全可以不用去接受这种高期待啊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为什么要活成他们期待的样子呢?你一定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稳定的自我内核,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活出自己的人生。

又比如,在亲密关系里,在选择伴侣的时候,不要选择一个特别完美的人,因为太完美一定是一个陷阱,这是因为他把自己真实的缺点隐藏的太好了。

在跟伴侣相处的时候,千万不要对对方有高期待。因为所有的高期待,本质上还是对自己的一个高期待,它源于童年时期父母或社会环境对你的一种不正常的高期待。

你要意识到这一点,接纳背后的恐惧,明白哪怕你做得不够好,也不会被抛弃,你是有价值的,你是被爱的,然后再给予自己一个赞美,给到自己无条件的爱。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完美主义,活成一个完整的真实的自信的自己。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完整的自己,而不是完美的自己!

文:冰蓝(今日头条/公众号/知乎:冰蓝成长探索部落)
上一篇: 人生,如何活得更好?
下一篇: 学点心理学,五个常用心理学效应,教你认清自己的心
     
版权所有: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
技术支持:微飞翔官网
 

主页 电话 地址 互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