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手机版
为青少年“美丽心灵”构筑防护屏障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3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面对日益增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我们要把全面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把心理健康放在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系统设计、协同关爱、凝聚合力,为青少年的“美丽心灵”构筑起防护屏障。

       各级政府应统筹建立健全并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为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健康公共服务做好保障。在省级层面,确保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强化教育的大环境治理。工商文化部门执法要与时俱进,强化网络空间监管、游戏产品监管,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民政部门要完善社会救助体制,让每个青少年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在法律政策保障上,要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出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建立协同机制,搭建管理平台,以跨部门协同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引导相关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给予高度关注,教育、妇联、共青团、民政、卫健等部门都要有相应的计划、政策和要求。

       学校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要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能力。在课程实施模式上,要把心理健康要素融入所有课程,教学过程中尽量兼顾知识传授、情感培育、价值观养成。建议各省份因地制宜,以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模式实施,独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者纳入健康教育与体育课程合科开设。系统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等,确保教学效果。在师资配备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执业资格与能力的匹配度,以心理健康为主,拓展到大健康教育范畴,以学生身心健康为第一教育目的,加强对全体教师的日常培训,提升其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能力。低年级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将德育、保健等融合进来;高年级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要做好心理健康、青春期教育、人际交往、人生规划和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

       鉴于目前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数量不足,建议学校通过“请进来”的方式有效提升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介入疏导能力。邀请心理专家、精神卫生专业医师等为学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全面提升学校教师群体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及关爱辅导能力;邀请专业社会心理机构针对校园状况定制课程,对学生进行包括社会情感技能、职业规划、性心理等多维度的综合心理健康教育;还可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流动驻校,对有相关需求的学生、家庭进行一对一个案咨询辅导。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多部门的资源联动,打通部门间的资源壁垒,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心理健康教育应先从家长入手,由教育、妇联、民政等政府部门牵头,经由学校、社区等设立多级学生心理健康协同关爱平台,引入优质社会资源为家长提供相应的专业知识,组织线上线下学习实践,并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胜任力。对于心理健康问题潜在风险较高的学生,可以通过社区、校园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预警台账”,登记并持续重点关注,通过协同机制与资源平台搭建,为其匹配心理健康导师等。

      有效运用网络环境,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网络和电子设备是一把“双刃剑”,对学生使用网络和电子产品行为必须予以正确引导。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好“组合拳”,打造绿色网络环境。同时,还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强化正面引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周秀平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

上一篇: 科学精准干预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下一篇: 教育部:17部门联合印发专项行动计划标志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一个国家战略
     
版权所有: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
技术支持:微飞翔官网
 

主页 电话 地址 互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