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孩子内心创伤的六句话,一生受用 |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4日 |
修复孩子内心创伤的六句话,一生受用
可以治愈孩子的心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 不管在童年,还是成年后,当它没有得到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它就会一直蹲在角落哭泣,成了一个阴晴不定的孩子。 它会霸占你的大脑: 让你思维不清晰,容易情绪化。当你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当别人跟你意见不同时,当事与愿违时......让你愤怒、悲伤、恐慌,甚至发展为抑郁症、焦虑症等身心疾病; 它会加剧你的原生家庭矛盾: 把你在童年时缺失的那份爱,以叛逆、冷漠、抗拒沟通等形式加倍地“偿还”给你的父母; 它会破坏你的亲密关系: 让你缺乏安全感,爱得小心翼翼,害怕失去,经常用作、讨好来换取伴侣的关心; 它会搅乱你的工作: 让你在工作中没自信,总害怕做错事,不敢拒绝,不敢争取,影响你的判断和决策,在关键时刻“拖你后腿”; 它还会遗传给你的孩子: 时间久了,它会将情绪化、脆弱敏感、拖延、自卑等注入进你的性格,同时,在你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遗传”给你的孩子…… 而且,我们越是无视它,越是压抑它,内在小孩会更沮丧和抗争,仿佛一个死循环,让你丧失好的性格、好的关系、好的生活。 因为,内在小孩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情绪得不到释放、价值观得不到肯定,她就会一直蹲在那里哭泣,停止成长。 内在小孩就如同我们人生木桶的最短板。它不长大,我们再努力也无法成长。 所以荣格说:“内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愈的引领者。” 只有内在小孩被看见、被疗愈,并且与我们一同快乐健康地成长,我们的内心才会真正成长,真正感到快乐。 那么,该如何疗愈孩子内心的创伤?如何疗愈自己童年受到的伤害? 以下六句话,正是针对「内在小孩」的矫正性治疗,通过内在小孩的疗愈语言,修复内在小孩的创伤。
“对不起“,是多少孩子期盼能从家长口里说出来的话语。
每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被指责,尤其是当家长误解自己的时候。孩子渴望家长的那句“对不起”的背后,无非是想得到家长的理解,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对不起”短短三个字,传递的信息却是:你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我误解了你,甚至伤害了你,我有不对的地方,我承认我的错误,并向你真诚道歉。 每个家长曾经也是个孩子,回首自己的童年,是否也被自己的家长误解? 当我们自己被误解时,是否也曾渴望家长跟自己道歉?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内在很深创伤的修复,有时仅仅只需要一句:“对不起” 每个家长曾经也是个孩子, 回首自己的童年, 是否也被自己的家长误解? 当我们自己被误解时, 是否也曾渴望家长跟自己道歉?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内在很深创伤的修复, 有时仅仅只需要一句:“对不起”。 孩子内心受伤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来源于外部,也可能源于内在。 当孩子受伤时,常常伴随的是恐惧、悲伤、自责等负面情绪,而且往往容易将矛头指向自身,认为自己很糟糕,爸妈会因此不爱自己,厌恶和否定自己。
因此,当受伤的孩子责难自己的时候,家长应直接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也许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受伤确实是因为他自身的某些问题,这时告诉他不是他的错,不是助长他推卸责任吗?于是很多家长可能会利用此时进行说教,试图让孩子达到痛定思痛的效果。 殊不知此时的做法,如同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试想,当你处于强烈的负性情绪体验中,此时有人还在你耳边进行指责或说教,你的感受是什么? “这不是你的错”直接传达的信息是:我没有指责你的意思,并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否定你这个人,我依旧是爱你的。 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孩子说一些鼓励性的言语,效果会更好。 当家长的指责和训斥, 转变成一种包容与理解时, 孩子的伤害很快就被疗愈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 孩子和他人之间的感情, 就会自然地流动下去。
当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时,应该第一时间坚定而决绝地告诉孩子“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 很多来访者在咨询室里痛诉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会提及家长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自己的心灵。 家长自己却从未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却没有任何的反应与表示,甚至搪塞、否认、狡辩。
孩子渴望能够与家长平等、真诚地沟通。而当天平常年失衡时,家长看似是赢了、战胜了孩子,但孩子的心,早就对父母关闭了。
如果说“对不起”是一颗救心丸, 那“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 就是一颗定心丸。 在孩子受伤时, “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 的分量重如泰山, 一是修复现实的创伤, 二是给予了孩子希望。 这是一句一言九鼎的话,需要家长自身的反省、担当和魄力。 作为灵丹妙药,使用需要谨慎。假如家长总是不停地重复保证,却依旧故伎重演,那么孩子的信任也将随着家长的失信而下降。
“我爱你”——这是多少孩子梦寐以求能从家长口里说出来的一句话,是多少家长想表达却深埋心底的一句话。 当孩子受伤时,特别是当孩子觉得自己犯了错、闯了祸、变得糟糕透顶、不可饶恕时,往往沉浸在担心、害怕、恐惧中,觉得家长不会再爱自己了。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
意大利的一对夫妻,结婚多年后生了一个男孩。夫妻恩爱,孩子可爱。孩子两岁时,有一天,丈夫出门的时候,看到桌上有一瓶打开盖子的药水,他大声地提醒妻子记得把药瓶收好,然后匆匆赶去上班。
妻子在厨房忙得团团转,忘了丈夫的叮咛。男孩拿起药瓶,被药水颜色所吸引,一口气喝光了药水。由于药的成分剂量高,孩子虽然及时送到医院,但已经回天乏术。 妻子被突然发生的意外吓呆了! 她不知道如何面对丈夫,陷入了巨大的恐惧中。当丈夫接到消息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时,面对孩子的尸体,尽管他也很伤心,但是他拥抱住妻子,在妻子耳边说了一句话“我爱你”。 这个故事,何其感人与震撼。丈夫对妻子的爱,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在巨大的伤痛面前,“我爱你”这句话充满着温暖的治愈性,简单直接、直抵心灵。 当孩子受伤时,一定是他最虚弱时,请用爱为他作最好的治疗。心理学家说卡尔·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我爱你”这简单的三个字,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我理解你此刻的难受与伤痛,我愿意接纳这样的你,无论你做了什么,变成什么样,你永远都是我最亲爱的孩子。 每个孩子, 都值得拥有无条件的爱, 不管他做了什么样的事情, 都是值得被爱的。 纵使有千言万语, 抵不过一句“我爱你” 在心理咨询室里,无数的来访者提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总会因为自己的努力与成绩没能得到家长的肯定而潸然泪下。
受伤的孩子,内心脆弱时,更需要家长的及时肯定。假如孩子总是得不到家长的肯定与鼓励,除了一根筋死磕到底证明自己以外,还可能走向极端,自暴自弃,或破罐子破摔。
面对受伤的孩子,“我为你感到骄傲”这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你的努力和付出,你的成绩和进步,我看到了,你很棒! 在“看到”的基础上“肯定”,是家长需要传递给孩子的态度。但大多数的父母在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就会表现出指责、不耐烦、失望的态度。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态度可能会促进部分孩子发愤图强,但是往往也传达了一种“你是优秀的我才爱你”的信号,潜台词就是“如果你不够优秀,我就不爱你了”。 对于孩子而言, 在有条件的爱中成长, 时常会感觉到受伤, 质疑家长爱的是否是自己。 “我为你感到骄傲” 是一种价值鼓励, 让孩子觉得他是优秀的、 被爱的、值得被爱的, 将来,他就会成长成一个 充满自信、充满爱能量的人。 想象当年你的父母对自己说“我为你感到骄傲”时你的内心体验,或许你很快就明白了这句话的力量。 当孩子受伤时,常常会有强烈的恐惧与焦虑,担心家长抛弃自己,其状态往往是退行到一个婴儿的状态。 孩子的这种担心被家长抛弃的感受,追根溯源,源自最初与抚养者之间的依恋。 一般小孩在6个月的时候,就会与母亲(或最初的抚养者)之间建立起依恋关系,当母亲消失在视线中的时候,孩子会哭闹,此时会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 如果在最初阶段母婴间的依恋关系没有处理好,对孩子而言,内心会留下一种创伤。 当日后再次出现创伤性事件时,孩子就会重新体验到被母亲抛弃时的创伤性场景,痛彻心扉。
因此,当孩子内心受到较大的创伤时,此时孩子的心理状态与婴儿无异,作为家长,应让孩子体验到一种被完美的爱照顾着的感觉。 “我永远不会离开你”,能把孩子带到与母婴一体化的那个温暖、舒适的场景中,让孩子在正性的体验中,修复根源于童年早期时的创伤。 “我永远不会离开你”, 传递的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陪伴与关怀。 即便在现实层面, 我离开了你, 但是我对你的爱, 将会内化为一种力量, 在你心底,陪伴着你, 温暖着你,滋养着你。 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内在小孩"。每个人的"内在小孩",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过伤害,都需要被疗愈和被滋养。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以上的六句话,可以多讲给孩子听,疗愈孩子的创伤、让亲子之间的爱可以重新顺畅流动; 也可以多说给伴侣和自己,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用爱和理解包裹自己、疗愈自己,拥有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祝福你。
你的内在小孩也正在等着你,她在等你抱抱她,跟她说:“我在,别怕~”
|
上一篇: 拥有掌控感,是孩子内心强大的秘密武器 |
下一篇: 脑科学告诉你:当下为什么这么多学生变得爱“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