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家庭模式与孩子心理问题的关系 |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2日 |
10种家庭模式与孩子心理问题的关系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的成长和思想方面都是父母老师引导的,殊不知家庭的关系模式也将影响着孩子。
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10种家庭关系模式与孩子心理问题的因果关系。 观察1:强弱
一个喜欢抱怨先生是软骨头的太太不知道,她恰好是他骨头越来越软的原因……
而父亲却是他最初的成长和自我认同中重要的伴侣和领路人。
和这样的家庭打交道,要说服母亲给予孩子犯错误说“假话”干“坏事”的自由有时比登天还难。
因为这样的母亲肯定是一个很讲道理的人,做事总在理上,做人做得勤勤恳恳,当母亲当太太也当得很认真。
和她们说话,你常常感觉有点气短,有点理亏。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将这种倾斜关系视为正常,失去成为平等关系的能力,要么依赖,要么强权。 观察2:倾斜
你们怕什么?
久而久之,成长的动力被压抑,变化与对抗的欲望被耗竭,导致孩子的心性发展延迟。
实际上,家庭治疗师并不会匆忙的否认画面上的情景,“倾斜关系”常常隐含着一种内在补偿和和谐。
要孩子有变化,父母要率先有变化。
观察3:平衡
你总不能不顾孩子!
这样的母子关系可能会是男人心中无穷的烦恼。
你和太太翻脸的时候,就能从孩子的眼中读到恐惧或是愤怒,你叫他“宝宝”的时候,他会扭头不理你,甚至不再管你叫爹。
如果你有心要给孩子一些苦头,找孩子的一些别扭,你立即会发现自己陷入一种困境,因为任何对孩子的不满都自然的归因于太太,本是一腔的好意转眼就成了驴肝肺。
母子依恋成为家庭情感维系的中心,母亲和孩子构成一种补偿性“婚姻关系”。
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孩子是父亲腿上的一个“袢马绳”,母亲会主动的给丈夫呈现甚至夸大孩子的问题, 以此来向丈夫“索取”应该得到的关心。
有时侯,个性弱的父亲可能成为一个家庭情感的边缘人或流浪者,他不得不靠讨好母子来维持他在家庭中的位置。
观察4:恋母
当丈夫还没有长大时,母子的结盟有时也是为了家庭功能的补偿。
“母子同盟”可能是家庭内部平衡的有效机制。带着这种观念走进家庭,心理咨询师更能保持位置的中立和更广阔的观察角度。
我们不讨论家庭为什么会这样,或者孩子为什么会出现 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相反,我们乐于承认我们对问题的成因一无所知(装傻)。
如果家庭选择变化又要怎样来建立新关系和怎么样维持变化的可持续性。
观察5:束缚
妈妈会一直在!
“双重束缚是这样一种情景,即父母之间或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流时在关系水平与内容水平之间有明显的矛盾,使家庭交流发展出一种矛盾的不确定性,家庭成员不知道对方是关心自己还是抱怨自己”。
贝特森认为这种矛盾情景是儿童产生精神分裂或情绪障碍的决定因素。
但母亲却大声叫道:“瞧你拖的地!还不如不拖。养你这么大,连拖地都不会!”
女儿被迫处在一种应答无措、左右为难的位置,无论如何都是输,变与不变都毫无出路。
不拖地,要继续忍受母亲的指责和埋怨;去拖地也要忍受母亲新的指责和埋怨,横竖都是不快乐。
由于来自母亲的信息矛盾,反倒使子女成长的动力被减弱。孩子心中的感觉是:“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摆脱母亲对我的不满。” 观察6:矛盾
你们刺我不着!
从遗传学的角度,由于孩子智商很高,他们在与父母的“交锋”中易于找到或创造一种情绪或行为障碍来有效地应答困境,并从中获益。
有些家长听信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在教育孩子中变得束手束脚,无规无矩,让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更大的危险中。
我们会和家庭一起重新来描述家庭的“情景”,并改变家庭呈现给我们的“故事脚本”,让家庭得到一种新视觉和新感觉。
我们还要改变孩子内心对父母教育的感觉,让他看到教育中包藏着的那颗无私慈爱的心。
我们会利用孩子的问题,给了父母一个展现自我的广阔天地,让父母变得更像是个好父母,孩子更像是个好孩子。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给出我们的暗示:“家庭必须在爱与教育的冲突中找寻隐藏着的和谐,让动荡的心趋于安宁。”
观察7:分裂
孩子,还是我对你好!
观察8:无奈
不做是你笨,做不好更是你笨!
心理咨询师走进这样的家庭,易于同情孩子。
如果一厢情愿的试图通过教导父母来消除家庭内部的矛盾信息,极易引起有强烈自尊需求的家长的不满。
对有知识有悟性的家长尚可这样做,对悟性不高或矛盾纠结很深的家庭,心理学知识是双刃剑,帮助的同时伤害更深,会让家庭失去自我判断力和自我更新力,把家庭推向更大的危机与困境。
并创造新的交流模式,引发新的情感体验,来促进家庭对未来的期待。
当传递某种信息会给家庭带来价值判断或引发新的冲突时,治疗师乐于扮演一种模糊角色,并通过呈现多种交流来处理家庭中的矛盾信息,悄声无息地对家庭作修改。
当家庭完全更新后,家庭会发现所有有益的决 定都出自他们自己。
观察9:示弱
有时候双亲为了回避自身冲突,观点含含混混,要么就各行其是,互不干涉。孩子既不能在家庭找到规则,也形成不了有效的交流,凡事得先看父母的脸色,猜测父母的心思,难以适从。
我对母亲说:“你十年来,一直无怨无悔的 照顾这个患病的孩子,你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我对孩子说:“你十年来,放弃你的自由,心甘情愿的陪伴你的母亲,你也是个很乖的孩子。”
当家庭在治疗师面前感觉到安全时,我建议母亲“退化”到儿子的年代,儿子“进化”到母亲的年代,父亲来扮演仲裁者,对游戏叫“暂停”。
如鼓励孩子与同龄孩子,同学,邻居,老师交往,尊重友谊,热爱生命和自然等。
很多个性发展不良的孩子在这样的鼓励下,会慢慢寻找到自己的心理领路人, 心身发展得到补偿。
观察10:关爱
都是为你好!
我们会问孩子,家庭里有什么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我们常常发现几乎所有家庭在交流内容方面或多或少有些限制,这些限制代表着家庭的文化意识,权利等级与家庭的“游戏规则”,从中也可考量家庭成员间的亲密距离。
爸爸接着说:“想想那5分为什么要丢”。
大多数喜欢韩国音乐的孩子不会和喜欢看韩国电视剧的父母交谈对韩国文化的感觉,如果这样做 一定是自讨不愉快。
喜好争强好胜的孩子不敢与同样好胜的父亲讨论人际关系,即便讨论也会是一些虚假之词。许多孩子被明令禁止讨论父母的对错,或参与父母间的情感活动。
假性互惠中的家庭看起来一家子和和睦睦,父母替孩子着想,孩子替父母亲分忧,实际上,人人都受压抑与限制,个个心情都不舒畅。
文图摘自土豆心理课堂,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不当使用请联系删除
- The End - |
上一篇: 婚姻不幸究竟伤害了谁?婚姻中你必须知道的一点! |
下一篇: 公益家庭教育心理沙龙活动招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