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任务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帮孩子螺旋成长 |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3日 |
父母的任务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帮孩子螺旋成长
“教育人”的身份伴随如如Lily已经有20多年了,但她始终觉得,“教育”二字依然有着太多尚未参透的意义。 如Lily说,教育应该是一种带动、一种倡导,应该是一种传达、一种榜样、一种引领。亲子教育,没有比父母更专业的老师。 生活不需要大道理,下面由如如Lily告诉你一些育儿小哲学。 怎么教育孩子,既有效果,又不影响亲子关系?这大概是很多父母都希望达到的完美教育。 如如Lily讲过5:1原则:夸奖5次,才能批评一次;宠爱孩子5个晚上,你才能批评他一次……“如果没有前面这5个‘糖豆’,就不要随便批评呵斥孩子,不然孩子有可能扛不住。” 有心理学家指出: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那么孩子就会在心理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孩子将很难学习到积极的社交方式,不容易融入集体、与人友好相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如如Lily说,夸奖孩子,才能激发孩子的自省力,还能鼓励孩子正向发展,并且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 “当孩子在某些方面有进步的时候,父母要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们。每日一赞,是父母必须坚持做起来的。” 如如Lily的“每日一赞”,最重要的就是回忆一天中有印象的事件或者孩子说的话,找到可赞的点,进行赞美。 有父母说,“咱实在没什么可赞的怎么办?” 如如Lily说,“哪怕是吃饭没撒在饭桌上,或者对近一周或近一月的回顾总结,从里面找出一个‘点’,或者是纯粹欣赏生命本身等等都可以的。” 当然,这些都是朝着“好的方向”,父母应该怎么办的,但如果有些孩子与父母产生隔阂、亲子关系紧张,父母又该怎么办? 如如Lily建议父母放下要求、期待、评判,用自己纯然的爱,去融化孩子。 ◎试着跟孩子道歉,并接纳孩子的反应。 道歉时,父母和孩子要处在同一水平线,并且看着孩子的眼睛,真诚地对孩子说对不起。当父母道歉的行为、语言和语气,让孩子感受到诚意和爱,会有助于亲子关系的修复。 ◎利用回顾模型,进行脆弱表达和爱的回应。 脆弱表达是极具人性化的互动,能快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不仅对孩子,对爱人、对家人和朋友都有同样的意义。父母可以针对之前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或者忽略孩子的地方表达歉意和内疚,并告诉孩子,以后爸爸妈妈会好好陪伴他成长。 ◎补偿孩子。 如如Lily提供了一个补偿锦囊——【爱的五种语言】,分别是:
另外,父母也可以构建自己的支持系统,比如借助教师、班主任的力量,帮助孩子排除认识和情绪困扰,顺利渡过一些关键时期。 如如Lily希望父母们,一定要做好对孩子的情感呵护和生命滋养,这些滋养会持续给孩子的人生赋能,让孩子畅通无阻地面对人生的重重考验,达到理想的生命状态和人生高度。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的心理营养有:爱、独立自主、价值感、安全感、与人联结的能力,那么父母该如何给与孩子这些心理营养? ◎ 爱——你去爱孩子,让孩子通过你的爱,学会爱别人。 ◎ 独立自主——你要给予孩子尊重,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能力,他就会获得独立自主。 ◎ 价值感——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及时给予认可和肯定,让孩子感受到他的价值感。 ◎ 安全感——你要懂得给予孩子容错的空间,让孩子安心去试错、去成长,当他知道,不管怎么样,我的爸爸妈妈都相信我是好的,这个时候,他就获得了挑战世界的勇气。 ◎ 与人联结的能力——你要教会他与不同的人相处的能力。 父母需要知道的是,想要孩子获得足够的心理营养,绝不是一件两件事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时时滋养、事事滋养、句句滋养孩子。 生命本身就有能量生长,生命种子的能量一直都在,永远不会消失。父母可以引领孩子,活出自己的生命能量。 孩子成长的过程里,总会有一些反反复复、跌跌撞撞的体验,父母的任务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帮孩子螺旋成长。 文章摘自婚姻与家庭杂志,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不当使用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 10种家庭模式与孩子心理问题的关系 |
下一篇: 公益家庭教育心理沙龙活动招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