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安全感 | 讨好型人格,讨的就是安全感 |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7日 |
安全感 | 讨好型人格,讨的就是安全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支撑起生命和心理健康。”
02你的依恋类型已经透露你安全感强弱 为什么有些人安全感很高,而有些人就很患得患失?如果用“矫情、哗众取宠”来解释就太肤浅了,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每个人的依恋类型找到。亲密关系逃不过四种风格,心理学家把它分为4种依恋类型:安全型、恐惧型、痴迷型、拒绝型,其中后三种都属于不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人对人际适应性强,而不安全型依恋者与人相处容易疑惧,依恋关系的失常导致安全感缺失。 1、安全型依恋:情感上依赖,人格上独立 安全型依恋(高亲近,低焦虑),他们与人相处时是一种舒适的状态,乐意与人亲近,不担心别人会随时离开,也不会过分依赖别人,失去自我。 他们是适应能力最强,亲密关系最稳定的一群人。 2、恐惧型依恋:害怕亲密又渴望亲密的纠结者 恐惧型依恋(低亲近,高焦虑)的人就是会经常陷入自己设的局里出不来。他们十分犹豫,渴望亲密关系,又害怕被这段关系伤害。他们内心戏十足,脑海常常浮现被抛弃的场景,也会压抑和隐藏自己的感受。 3、痴迷型依恋:飞蛾扑火,爱到失去自我 粘人的痴迷型(高亲近,高焦虑),他们对对方千万般好,但有时会过分依赖,对彼此的边界混乱不清。当发现这段关系里对方付出得不够,他们常常会陷入担忧焦虑中。 4、拒绝型依恋:世界上最肉麻的话——我爱你 拒绝型依恋,他们是生活的独行侠,崇尚独立,最看不起依赖别人的人。比如看到前面卿卿我我的情侣,他们鸡皮疙瘩早就掉一地,也很不理解人为什么能这么亲近。 拒绝型的人在家庭、爱情等亲密关系中倾向于选择回避,就像《欢乐颂》里的安迪,与人保持最大的距离以追求独立。
如果我们不是安全型依恋模式,还有没有可能改变呢? 答案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挣来安全”。 尽管有些人有某些痛苦和有问题的童年经历,并带来了一种不安全的依恋,但他们对这些体验加以反思,并且能够连贯一致的描述出来,而非压抑进潜意识或解离出去,降低了潜意识中不可控的破坏性。 在这之后,可以跟恋人,朋友以及家人发展出亲密而舒适的情感关系。 所以,当我们拥有这样的体验,并可以对这种体验进行反思,即在体验之外觉察自己的情感,记忆和想法,行为的时候,不安全的依恋才有可能逐步向安全依恋转化,帮助我们重新去体验生活中的亲密关系。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心理学知识, 尊重原创,非原创文章皆选自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
|
上一篇: 极度脆弱的人,该如何自救? |
下一篇: 抑郁症治疗手段持续“上新” 中医治疗有独特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