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手机版
安全感 | 讨好型人格,讨的就是安全感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7日

安全感 | 讨好型人格,讨的就是安全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支撑起生命和心理健康。”
拥有它的人,主观满意度高,乐观自信;缺乏它的人,生活满意度低,焦虑恐惧。
安全感有时是外在的,比如担心失恋、失业、生病等——这些担心有明确的对象,通过改善环境可以重新获得;有些安全感是内在的,例如家财万贯却常被贫穷的噩梦惊醒,这种不安全感来自脆弱的内心。
1.jpg

01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有以下 5 种迹象
1、怕麻烦别人,总是一个人死撑
没有安全感的人,不敢麻烦别人,不想给对方添乱,也害怕对方会因为怕麻烦而嫌弃自己,总是希望自己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好。
没有安全感的人,从小被贴上“懂事”的标签,但没有谁天生就是乖巧懂事的,看似能把自己照顾得很好,其实受了太多委屈。
2、敏感,易胡思乱想
没有安全感的人,多数心思敏感细腻,考虑问题周到,总是顾及别人的感受,忘了要好好爱自己。
对方一个“嗯”“哦”的微信回复,就会感到不安,怀疑自己说错话;信息迟迟得不到回复,猜测对方和谁在一起,是不是不想理你了;对方面无表情从身边走过,你会一直在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3、对未知有很深的恐惧
有人在工作中惶惶不安,有人在爱情里患得患失,有人在生活中畏手畏脚,有人身披铠甲处处设防。
没有安全感的人,对未知的恐惧已经深入于心,甚至成为一种本能的反应,现实生活里写满了各种“怕”:怕公司裁员;
怕资产贬值;怕被爱人抛弃;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怕赚钱的速度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殊不知,真正使你感到焦虑的,是你的内心。

4、故作坚强,渴望有人懂
硬打精神强颜欢笑,内心却满是脆弱。就是没有安全感的人的真实写照。
明明心里很在乎,却要假装无所谓;明明出事了,却要装作我能行。

由于严重缺乏安全感,凡事搁在心里不愿表露,生怕说错一句话而遭到别人的攻击或排斥,最后只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5、讨好型人格,讨的就是安全感
讨好型人格要讨的,其实就是——安全感。

担心自己添麻烦、引起别人的不满,所以习惯性地隐藏自己,害怕说出真实想法,害怕产生矛盾与冲突,甚至承受不了冷场、尴尬等状态。

相处过程中,猜测对方希望自己说什么、做什么,以期满足对方。

没有安全感的人到底都在想些什么?这里收集了一些大家的想法:@ 神奇女侠的理想:朋友常说我,每次一恋爱就一头栽进去,完全没有自我。其实我也知道,我经常粘着他,想知道他的一举一动,有时候没有他陪我会很焦虑……

@ 一枪BIU了你:没有办法表达“爱”,对任何人(包括父母,爱人)都说不出口,甚至情人间拉拉手亲亲嘴我都觉得肉麻。

@ Super_779:我不知道为什么,在一段关系里,有时候我会觉得两个人太过亲密了,然后我会想要逃开。但其实我知道我是渴望一段亲密关系的。
缺乏安全感的人在亲密关系中容易患得患失、若即若离,对伴侣、家人、朋友都充满不安全感,就好像在走钢丝,害怕随时坠落而不安。

2.jpg

02你的依恋类型已经透露你安全感强弱

为什么有些人安全感很高,而有些人就很患得患失?如果用“矫情、哗众取宠”来解释就太肤浅了,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每个人的依恋类型找到。
亲密关系逃不过四种风格,心理学家把它分为4种依恋类型:安全型、恐惧型、痴迷型、拒绝型,其中后三种都属于不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人对人际适应性强,而不安全型依恋者与人相处容易疑惧,依恋关系的失常导致安全感缺失。
1、安全型依恋:情感上依赖,人格上独立
安全型依恋(高亲近,低焦虑),他们与人相处时是一种舒适的状态,乐意与人亲近,不担心别人会随时离开,也不会过分依赖别人,失去自我。
他们是适应能力最强,亲密关系最稳定的一群人。
2、恐惧型依恋:害怕亲密又渴望亲密的纠结者  
恐惧型依恋(低亲近,高焦虑)的人就是会经常陷入自己设的局里出不来。他们十分犹豫,渴望亲密关系,又害怕被这段关系伤害。他们内心戏十足,脑海常常浮现被抛弃的场景,也会压抑和隐藏自己的感受。
3、痴迷型依恋:飞蛾扑火,爱到失去自我
粘人的痴迷型(高亲近,高焦虑),他们对对方千万般好,但有时会过分依赖,对彼此的边界混乱不清。当发现这段关系里对方付出得不够,他们常常会陷入担忧焦虑中。
4、拒绝型依恋:世界上最肉麻的话——我爱你
拒绝型依恋,他们是生活的独行侠,崇尚独立,最看不起依赖别人的人。比如看到前面卿卿我我的情侣,他们鸡皮疙瘩早就掉一地,也很不理解人为什么能这么亲近。
拒绝型的人在家庭、爱情等亲密关系中倾向于选择回避,就像《欢乐颂》里的安迪,与人保持最大的距离以追求独立。

3.jpg
03“病因”:受过冷落和伤害
全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上帝的礼物”,而需要在后天慢慢培养。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有下面一些经历。
1、家庭氛围的影响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认为,六至二十四个月的婴幼儿与父母的关系决定其成年后的安全感。
假如得不到母亲的悉心照料、需要得不到满足、啼哭无法得到回应,孩子就难以产生基本的信任感。
儿童时期,如果父母经常争吵、情绪阴晴不定、教育方式粗暴等,孩子的心灵长期被紧张、恐惧、不安折磨着,久之也容易缺乏安全感。
2、人际及亲密关系创伤
比如,有过失恋经历的人可能会在下一段恋情中疑神疑鬼。曾经历过贫穷的人可能会对金钱的匮乏心有余悸,进而不择手段地“捞钱”。曾在深夜被暴徒袭击过的人可能对黑暗产生恐惧。
还有人总被批评、否定,容易缺乏自信,于是会对未来充满焦虑,凡事希望稳妥保险,害怕生活失控。

写在最后

如果我们不是安全型依恋模式,还有没有可能改变呢?

答案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挣来安全”。

尽管有些人有某些痛苦和有问题的童年经历,并带来了一种不安全的依恋,但他们对这些体验加以反思,并且能够连贯一致的描述出来,而非压抑进潜意识或解离出去,降低了潜意识中不可控的破坏性。

在这之后,可以跟恋人,朋友以及家人发展出亲密而舒适的情感关系。

以,当我们拥有这样的体验,并可以对这种体验进行反思,即在体验之外觉察自己的情感,记忆和想法,行为的时候,不安全的依恋才有可能逐步向安全依恋转化,帮助我们重新去体验生活中的亲密关系。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心理学知识, 尊重原创,非原创文章皆选自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

ͼ����_79b9b322d4772e00870d2a7ee0036577_99342.png

     
上一篇: 极度脆弱的人,该如何自救?
下一篇: 宝鸡市心理卫生协会免费心理援助热线,呵护你的内心世界
     
版权所有: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
技术支持:微飞翔官网
 

主页 电话 地址 互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