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市心协心理咨询师个人与技能成长二组三期活动小结—— 相伴同行走在成长道路上 |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04日 |
4月22日又迎来了个人成长技能二组的地面课程,与以往不同的是,大家都早早的来到了教室,兴奋的交谈着,昨日刚刚结束的心理咨询师注册中的经验与教训。 看到大家谈兴正浓,周老师作为心理咨询师注册的评委,对大家在答辩过程中的表现尽收眼底,对大家在答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了如指掌,对于大家在注册中的疑惑方面进行了解答,同时也是对大家进行了心理疏导。作为一个咨询师,要有正确看待问题的态度,潜意识的问题是挡不住的,潜意识同时又是很奇妙的,如口误的意义,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机制,一旦超过你的承受力后潜意识会把你打回来。所以,每一位咨询师都要有扎实的功底,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坚持的基础,并以此为契机,练好自己的个人基本技能,为以后更好地咨询做准备,每个人的起点不一样,终点也不一样,因此要正确的看待这次注册评审的问题。 在给大家做完心理疏导,接下来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的环节,分组模拟咨询,经过了两期近一年的培训成长,大家已没有刚开始模拟阶段的焦虑。摩拳擦掌都很期待进入这个环节,在开始模拟之前,周老师给我们讲了团体心理咨询中关于时间设置的概念,每次模拟之前休息的时间有长有短,团体咨询在破冰训练之后,不允许任何一个人离场,若有人离场或中断休息,团体动力就会减弱,团体活动的场就会散了。 开始进入模拟状态了,这次模拟的主题是“你的交友准则是什么?你愿意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为什么?你拒绝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周老师对模拟咨间中扮演咨询师、来访者、观察员的角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来访者的要求,“要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尽量在咨询过程中,对自己含糊或者有问题的话题来进行讨论,模拟一段案例,往深处去谈话,每个人都会有很大的收获。”这次模拟咨询分了四个小组,你看,各个咨询小组在热烈咨询,在热烈的进行中,不时这组传来激烈的交谈,那组在讨论问题时,又传来一种愉悦的笑声。你看:作为模拟来访者的人,有的来访者滔滔不绝的谈着自己交友的观念,有的则蹙眉思考,而咨询师则面带微笑,表情温和,关切的注视着来访者,带着陪伴与抱持的态度,在认真倾听来访者的诉说。观察员们则边观察边思考,一会儿又飞速在本子上记录着,自己看到的问题和想到的问题。一个多小时的模拟时间很快就到了 ,就在大家还在意犹未尽的讨论中,周老师高声喊停,说已经超时了,否则就要罚款了,咨询师对时间和规则把控要严格一些,大家已经顿时安静了下来。 轮到各组的小组长出场总结了,组长们反馈大家对模拟共同的感受: (1)现在模拟咨询时,扮咨询师的焦虑值已降低了许多,咨询过程很流畅,能贴着来访者顺利地做完咨询。能把学习到的倾听技术应用到咨询中,但还缺乏活学活用。咨询师虽已具有初步的自我觉察力,能够比较敏锐的发现问题当中的关键点,但是有时倾听还不够到位,有自己的投射在里边。遇着来访者的问题比较深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投射带进来,涉及别人问题就问得深,涉及自己问题就会问得浅一些或避开问题,有时还不知道如何处理。如何处理咨询师自己的投射? 周老师解释道:①做个人成长,如果咨询师未把自身擦干净,表面粗糙就容易沾灰,如果表面光滑的话,灰就会“沾的少”②做咨询多了,就会加上来访者的一些特点,要学会拆分咨询师和咨客的沾染 。③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话的给别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需要注意说话艺术。 (2)如何抓住关键点?我们总结的技巧是,抓住来访者先说的话,中间重复说的话,以及最后一个说的都是可以抓的点。等抓住了关键点,又不知道如何处理时,周老师进行了解答,“为了多收集资料,我们不要硬生生的打断来访者的话或撤离来访者话题,在与来访者交谈的过程中,要提早说明'我们还会尽量的说一些其他的话题',让他要有心理准备,不要有突兀感,遇到来访者有明显的烦躁愤怒情绪,或咨询中的隐蔽的“烦躁”时,除了注意来访者的非语言表达的情绪,还要引起咨询师反思,是不是我说了太多了,他接受不了?更要特别注意来访者隐蔽性的动作,尤其是一些“小细节”,如抠桌子边或底,在杯子上划。周老师为了让我们能把注意“小细节”的问题理解更透彻,举了一名患强迫症的女孩叠方块纸巾的例子。这位女孩每次咨询时都会叠一摞纸巾,纸巾叠的方方正正的,有大有小,摞纸巾的时候,把大块的放在上面,小块的放到下面 ,表明了她有强迫的人格特征,从摞的形状可以看出,她对内心问题是无力承受的。 (3)当谈到大家喜欢愿意交往的人时,大家的共性喜欢都是积极有能量正向的,这就是我们的人格面具,每个人都是按照社会期望的角色生活着,不喜欢的是我们的人格阴影,是对自己最讨厌和无力对抗的东西,周老师解释道,当说到不喜欢交心眼多的人时,有人“嗯”的一声反应,让周老师敏锐的就捕捉到了。便使用了“活化技术”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有如此的反应呢?“嗯,心眼多”是一种潜意识的拒绝,一是表明自己是有心眼的人,当别人不喜欢时,会有所反应;另一种是自己没心眼,无力应对有经验的人。当周老师说完,大家在思考中又笑了。 一次成长课在笑声中开始,又在笑声中结束,带着一份成长的快乐,载着满满的收获,大家依依不舍的道别。 |
上一篇: 市心协欣悦心理学读书会活动小结——初识阿德勒 |
下一篇: 市政协副主席张建科调研金台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