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市心协第47期心理健康大讲堂 《中医思维模式下的心理实践》公开课 |
发稿作者:宝鸡心理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4日 |
当今世界,我们了解到的心理学基本上是来自于西方的心理学,但因为临床心理学是服务于人的事业,咨询效果如何取决于所依赖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与咨询对象的文化背景的契合程度,早在20世纪20初,中国的心理学就曾提出过心理学应中国化的思想。其实,中国历史悠久,中国的“心理学”探索也有千年的历史,祝由疗法实质上可以视为我国古代一种精神疗法。即通过分析疾病的起因,然后加以明言开导或行为诱导,来解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调整情绪和精神活动,以达到治疗疾患的目的。中医的发展也体现了“医心”理论与临床探索历程,《华佗神医秘传》中说:忧则宽之,怒则悦之,悲则和之,能通斯方,谓之良医。他曾明确提出医心的重要,指出: “夫形者神之舍也,而精者气之宅也,舍坏则神荡,宅动则气散。神荡者昏,气散则疲,昏疲之身心,即疾病之媒介,是以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张仲景强调心身调理的治疗思想,并把精神、情志的异常变化作为诊断、辨证的重要依据;孙思邈《千金方》中具体介绍了 运用“内视法”、“调气法”、“呼音法”等气功养性方法来疏通气机,调畅情志……将中医学的认知、方法论应用于心理治疗,这对于丰富临床心理学具有及其重要的科学指导和现实意义。 《内经》中有句话,“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善于发现别人问题的人,对于自己的问题也会很清楚,这个很像心理工作中对来访者的体察和自我觉察。精神分析对于这点非常重视,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成对自我的分析,所以觉察感受能力差异很大。在临床实践中,中医作为应用广泛的诊疗手段,在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它的身影,无论是临床工作或疾病的预防,保健或养生当中,都有被应用到。在心理实践时,当面对来访者的痛苦,在咨询中应对策略最基础的步骤,是建立稳定的关系。觉察来访者的情绪情感,探索需求欲望,来访者痛苦的核心情结对于咨询师和来访者互动过程中不同的体验,容易让积累了许多理论知识,但面对实践时,对于来访者的言说“听不懂”,无法觉察来访者表达的真实意图,精神分析在这里给了一个方向,要我们在分析的模式里听到无意识的表达,让来访者觉察到,让无意识意识化,解决来访者的痛苦,在复杂的个体面前,可能会陷入一种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混沌的状态,咨询师和来访者都可能会迷失在自我的幻象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冒然深入,陷入孤立无援如泥牛入海的境界,要么让来访者产生极强依赖,不愿意自我探索,要么咨询师惧怕来访者脱失而失去自己的位置。这个时候我们试试跳出来,站在另外一个位置上,从中医的视角来观察一下这个现象,给心理工作者一个认识来访者独特的观察方法,如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模型可以很好的认识关系模式,用互根,互用,相生,相克,来认识和处理关系及其界限,在这种视角下会有奇特的感受。藏象理论,以象识藏,由外知内。诊法当中望闻之法,识察细微的变化,还给了一,把不同位置上的异常或正常的表现串在一起,慢慢的安全进条线,经络理论,顺着这条脉络线进一步探索入来访者的核心。
10月17日(周六)市心协心理健康大讲堂推出《中医思维模式下的心理实践》主题讲座,希望从中医学的视角为心理工作者、心理学爱好者提供一点临床工作思路。真诚期待您的到来~ 课程内容 一、圆运动中的中医的理论框架 二、中医视角下的心理机制 三、实践中的体验和分享。
分享人:毛 轩
中级心理咨询师 中医主治医师 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理事
受训背景:心理咨询师成长与技能中级班,精神分析研讨班学习五年并持续中,艾比朋精神分析网络课程,CBT培训课程,申荷永解梦课程。 工作领域:情志相胜述情疗法处理情绪和适应问题,神经症,睡眠障碍,身心疾病的心理解决方案。
课程设置 时间:10月17日(周六)晚6:30-8:30 人数:场地有限,限报35人
适宜人群:医务工作者、心理工作者、精神分析爱好者 3、如若未完成上述任一报名条件者,需缴费20元(违反时间规定者均无法入场)。
报名电话:3214450 活动地址:中山东路4号(工业品市场对面)。
|
上一篇: 市心协AYA家庭教育心理支持项目”——《父母之爱的能力提升》工作坊组员招募 |
下一篇: 萨提亚《幸福的我,幸福的家》个人成长训练营招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