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手机版
青少年厌学、拒学行为背后孩子的痛苦和家长焦虑——公开课学习小结
发稿作者:党月莉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7日

炎炎烈日之下,就在入伏的前一日,我有机会参加了市心协举办的这期《青少年厌学、拒学的应对策略(上)》的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既作为一名家长,又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通过心理专家喻永婷老师由浅入深的精彩讲授,使我进一步了解了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复杂性,也更加理解了孩子的痛苦,家长的焦虑。

在生活中,每个家庭,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热爱学习,并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心中都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好孩子”的期望。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是这样的:“一天到晚在家上网看手机”、“一说学习就发脾气”、“总是和我顶嘴”......面对家长的疑惑、焦虑,喻老师从表现和原因两方面为我们剖析了青少年出现厌学、甚至是拒学的社会现象。

QQͼƬ20210727164648.jpg

首先,喻老师用“认识你我”的互动环节开始了今天的课题。并且引入了“茧居族”这一社会现象,即主要指人处于狭小空间、不入社会、不上学、不上班、自我封闭的生活。而厌学、拒学群体与“茧居族”他们之间存在一些共性特点和联系。如青少年打游戏、看漫画、不上学、与社会隔离等等。喻老师用生活中的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为我们展现出了厌学和拒学的基本表现: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欢学习,对学习失去兴趣且不愿继续学习;学习成绩差且不在乎;在学习上难以获得成就感且对学习有消极认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说话、小动作多;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经常请假、逃课等,这些都是厌学的表现,喻老师指出厌学,不一定拒学。接着为我们区别了拒学不是由于家庭贫穷或生病,而是由于某种心理的、情绪的、身体的或社会的原因不去学校。并总结了拒学的四大类型:有回避消极情绪、逃避社会评价、获得关注行为、获得校外实际利益。一个个典型、熟悉的实例,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身边确实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只是以前没有太多关注。

接下来,喻老师针对以上这些现象,从社会、学校层面,家庭层面以及个人层面进行了原因分析,令在场的老师们、心理工作者和家长朋友们感到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比如社会、学校方面有:竞争激烈、对分数的崇拜、精英教育(完美主义)、校园霸凌、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家庭方面中不合理的期待,让孩子“生病”;冲突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叛逆”;未解决的家庭矛盾,让孩子变成家庭的“忠诚卫士”;巨婴父母把孩子变成“咨询师”等等。个体方面,有的孩子偏执、敏感、自恋、“完美主义”等性格;“自我同一性”中的迷茫与矛盾;适应困难和心理压力;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等等。一个个鲜活的实例,让我们不禁陷入了思考和反省,其实,有时候玩游戏并不是寻找快乐,而是解决痛苦。

QQͼƬ20210727164655.jpg

正当所有人还意犹未尽时,下课时间不知不觉的逼近了,外面的骄阳似乎也没那么焦灼了。导致青少年厌学、拒学不是简单某个或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大家带着这个话题继续思考,期待着喻老师下期精彩的分享,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身心发展创造积极的力量。

作者:党月莉,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会员

上一篇: 遇见山·是爱——萨提亚成长工作坊学习小结
下一篇: 宝鸡市心理卫生协会咨询预约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啦!
     
版权所有:宝鸡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
技术支持:微飞翔官网
 

主页 电话 地址 互动 顶部